李健说,那个时代儿子是不会和父亲特别亲近的,这是时代和文化决定的。其实,作为90后,又是个女孩,我也没有对父亲特别亲近。可能是因为我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我的确对父亲更亲一些。记得小时候父亲常爱问我你最亲谁(方言,更爱谁的意思吧),我总会说是他,后来稍长大一些,和姐姐就更加亲了,父亲的地位降至第二。
对我来说,对父亲的记忆是由一些片段组成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打我,因为我独自从他和同事们的饭局中离开,没和他打招呼,害得他以为我丢了,同事们也没吃好饭,饭局上似乎还有几个领导。我到家之后母亲才给他打电话,说我自己回来了,我只记得他很快冲回了家,把我从床上揪下来准备打,母亲急忙拦着,所以没几下落在身上并不疼,但我还是吓着了,从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出门必报备,也不太习惯晚回家。
后来初中离家上学,其实车程只有不到一小时,但从县城到市里,感觉还是很兴奋和激动。临走前,父亲送我一个“忍”字。告诉我出门在外,懂得忍,能顺利一些。可后来我慢慢变得内向,有点小自卑,习惯一个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离家求学多年,我对家的感情越来越淡泊,父母年纪大了,有时候开始不讲道理了,我越发觉得没法跟他们沟通,可后来想想,其实是自己不懂得表达。
姥姥去世那年,我正好放假在家,所以参加了丧礼,农村丧礼程序很多,时间也长,我们几家人只好挤在一起凑合着住。后来矛盾不断升级,吵架成了常态。母亲性子不饶人,可农村习俗毕竟是女儿,能做的有限,姐姐又向来和姥姥姥爷亲近,我一个上学的,能告诉我的事情就更加有限,父亲埋怨自己想为姥姥家出力却被拒绝,觉得亲戚之间这样做没感情,其实我觉得那不过是你想有感情而别人不能回应你罢了,那段时间我们一家四口都哭过,而且是那种大哭,却没有几次是为故去的老人,哎想想也是挺不对的。总之,父亲喝醉酒窝在床上,呢喃着自己的委屈的时候,我就在想,不过是因为我们家的孩子不是那么优秀些,就少了些话语权。那个时候我发誓我要过得好,照顾好父亲一辈子,为他争口气。
后来事情慢慢淡了,我们终究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几年前的承诺,我并没有忘记,却没有当时那股子劲儿了。父亲老了,却总还是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抽烟喝酒凶的很,我总是没法跟他好好说,每次一说我们两个就都开始生气,语气也不好,那个时候特别害怕,也埋怨过他为什么就算为了家人而好好照顾自己。
父母的生活并没有随着他们年纪的增大而和乐,反而是不停的争执,每一天他们之间的每一次恶言相向都似乎在消耗着我们之间的亲情,于是我愈加想逃离,来个眼不见为净。这些不过是发生在不到一年前的事情。
直到现在,我仍旧没有找到和父母相处的方法,我对他们的情感也没办法像当时那么纯粹。
听着这首歌,我一个人泪流不止,父亲渐渐老去,我能做的到底还有多少,可是就这么让我放下心里的矛盾我也实在做不到。作为子女,到底欠不欠父母,我们之间怎样才是合适的关系,没有为人父母,我至今也想不明白。但至少,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是再多的不理解和矛盾都不能断掉的,我们都在探索。只是实际上,我似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而他们却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