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几岁裸辞,除了离职的那天很爽,接下来的日子都是艰难挣扎的。无需赖疫情持久或整体经济每况愈下,也不必归因于年龄。其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所面对的挑战,从客观环境到主观因素都有,不是这就是那。
作为一个工作13年已经第4次裸辞的人,早于三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为这次裸辞进行心理建设,自认无论是经济实力或是抗压经验都已经驾轻就熟了。然而裸辞后所面临的内心交战,与前三次相比其实有增无减,虽然人都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排除是因为回忆中的痛楚总比当时实际感受的轻,但确实这一个月以来,物质上和身心都逐渐出现各种问题等着自己去消化。
身份变化,自我认同突然失焦
这是每次裸辞后首先直面的最显著冲击:我不再是某某知名企业的XX总监。曾经的平台越大越专业,这个落差就会越大,尤其当我明白曾经的成就大都跟平台本身有关,没有我也会有其他人上的时候。哪怕原来所在的平台不大,公司并没有狂烧钱,所有成功案例靠的都是自己的真实力,但都已成过去。市场一直在变化,谁能确保曾经有用的方法当下还有效,未来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每次裸辞前,我从精神上到现实中都会先为自己确立好一个明确的身份。得益于我的斜杠经历,同时确实有了一定的年岁总会拥有一些社会资源的积累,这样的身份并不难找,专业程度也还不赖。譬如心理咨询师/项目顾问/跨界策划训练营创始人……
尽管这样,我就可以避免陷于狼狈找下家的窘迫和焦虑中,但每每有朋友不过随口一句问起“最近在干嘛”“在哪里发财了”或者向我感叹“财务自由真好”时,都会成为对我灵魂的拷问。毕竟,我回答的内容,不管好丑,统统都代表我自己,而因此所衍生更多的关心甚至质疑,都像在不断深度解剖我本身。相反,如果我还处于原来的身份中,所有的描述都是关于别人的,无论潜意识还是意识上,好的归我,丑的都因为公司本身,这是我们的习惯性描述。
自我认同一旦模糊,直接影响到日常做事的决心。任何一个决定,都总觉得应该会有更好的选择。于是便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困难症和拖延症。
可能性更多,选择变得更低效
每次裸辞后,我都会习惯性地梳理自己当前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来明确接下来的方向。当然,这个动作其实在近三个月的心理建设中已经在做,但每次离职前都有太多工作和琐事需要处理,最后都要在离职后才能停下来细化清楚。
从通用能力到专业技能,从自身特点到市场形势,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只会更大。想做的事很多,能做的事更多,其实是要做的事最多。更可怕的是,总有人不单单为我热烈鼓掌,还一直在用行动默默支持我,回应我。我确实从中获得了很多力量,但同时也担心自己会辜负了这些信任,虽然这样想很矫情。最为难的是,每当我做完一个艰难的决策后就总会出现另一个看起来也不错的选择。譬如确定了公司选址已经着手准备注册时,就意外收到了两个挺高薪且看上去还挺好玩的邀约。
我不习惯把锅甩给疫情和经济形势这些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客观大环境,不管我的最终选择是回到朝九晚六甚至996的世界,还是继续我的新尝试,背后都有我的恐惧,焦虑,懦弱和虚荣心交织着。无论哪一个选择,都绕不开自己内心这些剧烈的挣扎,因为我总在妄想会有一个最优解。
一旦把时间和心力花在最优解的精密计算上,就容易引发自我攻击。因为怕错,所以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选择越多,越无路可走,越想逃避承担风险的责任。
时间更自由,自我攻击极速放大
把时间的主导权掌握回自己手上,我总是习惯性地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从修身养心到工作思考,全都不能落下。一是因为没人管,自律就变得极其重要;二是很想把时间追回来,让自己的精力有最大化的产出。
自小养成的条理性和计划性让我在离职两日后就进入了非常规律的作息时间,从原来熬夜熬到凌晨两点,变成严格的晚十点睡,凌晨五点起床,一日三餐准时按量,不同的工作内容根据自己的注意力和脑力习惯分配给对应的时间段,自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已全然摸清细节。就这样过了极度规律的14日后,身体却毫无先兆地抗议了。我的意志力再强都敌不过身体的强烈反应,完美的日程表被打乱,只能暂时跟随身体的感觉走。
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不得不停下来觉察自己的情绪,经过老中医和一群朋辈心理咨询师以及时间的综合治疗,身体挣扎了21日后终于恢复正常。这个狗血的过程有空再另作记录,总之自我攻击到最深处,就会演变成难以名状的身体问题。口口声声从不相信「人定胜天」的我,在身心分离时,仍然企图通过分散注意力来降低身体对我的影响,最终当然无果。也不排除是身体在牺牲自己来帮我暂时逃避对于残酷现实的思考,身体和精神像极了两个在相互抗衡的小人,争得不可开交。
时间越自由越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但现实是,自由工作和固定工作一样,总有很多自己无法把控的时间和事情,只是自由工作所面对的会更零散更突然而已。于是越失控越想控制,越试图控制越失控,最后所有心力都耗费在这种控制感的角力当中,无法自拔。
我整整花了五周去消化以上所有,才敢把这些记录下来,最终不得不臣服,接地气地说就是认怂,只能认怂:
承认自己不管银行账户里的金额是多少都依然会有深深的匮乏感,哪怕每次裸辞都比上次翻了N倍的积蓄,依然无法排解内心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
承认自己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也无法自如地让自己的情绪不影响身体状况,无法阻止身体干扰自己的情绪,哪怕很懂食疗且自律,有些痛也只能交给时间。
承认自己无论有再多的成功案例和再丰富的经验此刻都已归零,既然是从头开始,就会有无数不懂的东西等着自己去学,就会犯错,就要试错,就会失败,就会畏难,就会躲进游戏里找成就感和快感。
既然自己能力有限,那么所有当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先不当是问题了,这样自然会专注解决那些能马上解决以及已经有明确解决方案的问题。反正我已经是nobody,是小白,就无需在意面子了。
年龄是事实,经历是财富,如果不能享受它,就尝试把这些都当作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好了。看别人总是比看自己要清醒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