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献给有抑郁情绪及轻度抑郁的患者。
——题记
一.大概是从去年冬天开始吧,是临近期末的时候,开始有抑郁的倾向了。那时课程多的要命,考试科目也实在令人头痛,再加上重感冒了一场,那段时间咳嗽怎么也治不好,着实令人崩溃。大概从那时起连续一个多月心情一直低落,直到寒假回家之后,咳嗽才好一点。但是,没过几天,豆瓣上,蜗牛读书上开始推一本书,当时炒得很火,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说实话,在没看之前,我就知道这是一本极丧的书,还是一本遗书,我当时可能是想考验一下心理素质,翻了几页确实有点受不了,可是鬼知道我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居然一边难受着一边看完了,真是自虐。好吧,看完之后三观完全颠覆,好几天没缓过劲来。缓过来之后又写了篇书评,又翻了几遍。然后毫无违和地对这类书上了瘾,又翻了翻《人间失格》《洛丽塔》《芳华》《天浴》《摆渡人》《活着》...都是些比较丧的书,在赤裸棵地刻画人性,有好几本书还是遗书。加之当时轰动一时的"江歌案"等一系列事件,又加之一位小伙伴的逝去,仿佛世界观崩塌了,一下子不知所措,又逢当时迷上了《红楼梦》,一下觉得已看透人生, 不如早点归去的好,真应了黛玉的那句“质本结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茫茫大地,哪有一处是干净的? 这周遭的生活与气息越来越浑浊,凌霄花织满了窗台,绞杀了阳光,既使今日窗外莺啭燕啼,也有人再也听不到了,不如一抔土净土掩风流 。
二 .自此心情失落到谷地,一发不可收拾,其实,这仅仅也是一个导火索,还有更深的原因在内,我深想了一下,大概是有两条。
1.其一:大概与从小的教育密不可分。
从小到大,在我们学习中大概是多以打击式教育为主。这种教育贯穿我们学习的始终,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最惯常使用的手段便是批评式教育、打击式教育,家长总喜欢对孩子们使用严苛的批评,老师惯用打低分的手段来鞭策孩子们,督促他们学习,以期望他们的孩子和学生能够由一只幼小软弱的小狮蜕变成一头勇猛坚强的狮子。愿望总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他们的孩子本来就是一只彻彻底底的小绵羊呢?凤凰涅槃固然是一种强者之姿,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得住烈火的焚烧。
人们总起喜欢听一些成功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便以为成功是如此地简单乃至理所当然, 殊不知,成功了的,活下来;失败了的,大多是死了的。他们的故事,谁来讲?
好吧,这个时候需要举个例子了,比如"我”。 毫无疑问,我已然是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了,在这种打击式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下,我学习成绩很差,倒数。当然更可怕是这种教育带给了我一种有可能终生都克服不了的性格缺陷一一自卑。当然自卑的形成并不完全归咎于打击式教育体质,更深层次的还是先天的气质(这个下面会讲到)但是,打击性教育就是像是一颗催化剂,催生了自卑种子。到现在来看,将它扼死在萌芽状态已然是不可能的了,至于它能否茁壮成长,抽枝开花,甚至结果繁衍以至摧毁母体,那是不得而知的了,或许不会吧。
自卑情绪让我的心情抑郁到谷地之后并未完全失去向上爬的目标,却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开始边踱步边念叨:目标却有,道路却无,我们所谓的路,不过是彷惶罢了。
2.其二.(让我们探索一下更深层次的原因)高度敏感型人格遇上完美主义。
关于高度敏感型人格一词,我是看了丹麦作家,伊尔斯.桑德的《高度敏感是种天赋一-拯救全球15亿人的心灵之书》(咳咳,书名有点长)才明白的。所谓高敏感族,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常常觉得“都是自己不好” 。
(2)自己很容易被感动,内向,喜静,喜伤春悲秋。
(3)容易在不适的环境中产生焦虑,抑制性情感,害羞等 。
(4)高度共情,容易受别人情绪影响。
(5)强烈的责任感,甚至想要拯救全世界。
(6)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并且孜孜不倦去追求精神世界。
(7)喜欢深聊,不喜浅层应和,更注重精神交流 。
(8)追求完美,乃至苛责自己,容易心累 。
(9)容易自卑。
如果你大部分都中的话,那么你可能是高度敏感型人格,这种人格并不少见,在人群中五个之中就会有一个。拥有这种人格的你千万不要 担心,虽然我已经预料到了你可能经常被人说成"脆弱的人".“矫情”.“好文艺哦”.“感情太丰富".“想大多”(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就是,哈哈) 。
这种人还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往往对自己严格要求但又因目标太不切实际而达不到,所以很容易产生一种自责感、无力感,负罪感,就会产生自我否定,否定久了,就会陷入抑郁中,觉得自己真是一无是处,糟糕透了。
虽然我们的教育在要求我们要完美, 尽量少犯错,但是,实际上,完美主义是一种病。世界上所有的人或事都是不完美的,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说它完美,是因为我们觉得它完美, 但我们自身并不完美,所以无完美可言。
完美是一种驯服与教化的工具,而我们却深信不疑。
所以,你得接受那个本来要一天背500个单词到头却背了50个单词的你;你得接受那个原本要减肥一天吃3根香蕉却吃了3大碗刀削面的你。没有人可以一直精力充沛,可以一直热情满满,偶尔允许自已3分钟热度,偶尔告诉自己做一个无用的灵魂。
别自责,别焦虑,别愧疚,别抑郁,别坚定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别把自己逼急了,自己咬死自己,别总做一个自我厌弃的怪物。
答应自己,抑郁时去冲个热水澡(研究发现,高敏感型人喜欢水);去买半个薄皮甜西瓜加一勺白糖水,抱着慢慢啃;或者找一张A3大白纸,赤红荧光笔,写满“我爱自己”正反面都写的那种;再还不行就高高举起你的右手,"啪”地打在自己的左肩上,高喊一声:”你还真有两下子,我太看好你了!”;右手扣在左肩上,给自己一个狠狠的拥抱,仰天大笑出门去,那些个世间破事,去他个娘。
二.好了,写了如此之多,该谈谈具体措施了。
1.首先,最重要的治愈措施就是找个人倾诉。注意,是正确的人,若是错误的,还不如找只狗,狗狗扑闪的黑葡萄眼睛还能治愈下你糟糕的情绪,错误的人除了会加重你的病情之外不会有任何帮助的。什么是正确的人?首先是一个愿意听你诉苦的人,再次是能安慰你的人,最后是可以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说:“亲爱的,虽然我不懂你的痛,但是我想我可以陪陪你,和你说说话,分担一下你的痛。"这要求其实太苛责那人了,其实满足第一条就可以了。 这些人可以是舍友,可以是同学,可以是发小,也可以是父母。我当时找的是我的舍友,她坐在那里,静静倾听,我的抑郁就缓解了很多,我很感谢她,她真是个好人,愿她一生平安,愿她喜欢的人都喜欢她。当然,我建议是找个和你志趣比较相投,比较合的来的朋友,找父母也可以,但是我看过不少案例,那些患者在找父母倾诉时,大多可能受挫,可能是因为观念不同,父母觉得抑郁不是什么病,而是你想太多了。曾经有一位患者,拿着病历和抗抑郁的药给他爸爸看,结果他爸不信还骂了他一顿,说他闲出病了。有时候,代沟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如果你的身边真的有抑郁症患者,若你能理解,请去给他们一个拥抱,若不能理解还是不要轻易谈论抑郁了,更不要用你自己的理解力和思维方式来揣度别人的心思。
尤其不要对一个抑郁患者说这几句话 :
(1)"真矫情啊,你怎么那么脆弱啊!"
(2)"多大点事啊,你看我,我经历过最糟糕的事都挺过来了,你该学学我啊!”
(3)"没事的,看开点,多出去走走就好了。"
(4)"你别这样了,你这样会影响别人的,我都快被你传染了。"
(5)"你说你啥都不缺,比其他人幸福多了还不满意啥啊!"
(6)"你是大人了,要懂得担当,要有责任心,要奋斗,哪来那么多事啊。"
这几句话也有不少人曾对我说过,可能他们是很想通过这种把激励的方法来点醒我,也可能他们想要帮助我的心太迫切了。但是,这几句话都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上去说的,是你在用你所谓的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抗击能力、乐观的心态等在绑架别人,但是你要明白,对于一个陷于深度自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且高度敏感的人来说,用这些去鼓励他们,实在是太重了,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这些美好的东西,失去了做普通人的力量,从而更加自卑,更加抑郁。
当然也会有不少人是心存恶意,在你伤口上撒盐看着是劝勉你,实则恶心你,让你更抑郁,对于这种人,我想大概就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小人了,因为他们,许多祥和的人际关系慢慢变得紧张、尴尬、凶险;许多鲜明的形象变得瘫软、迷顿、暴躁。他们没有明确的主张,他们所作所为甚至没有留下清楚的行为印记,他们也不必负责,他们见不得别人美好,他们喜欢用卑微的生命粘住高贵的灵魂,他们更喜欢在你痛苦时在背后插一刀,他们是一团驱之不散又不见痕迹的腐蚀气,他们是一堆飘忽不定的声音和眉眼,对于这些小人,我只想借曼德拉《漫漫人生路》一句话:永远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是不可以扭曲如蛆虫。
2.再次,如果你觉得抑郁了,就去看书吧,看动漫也行。
(1)先推荐心理学的书吧。
第一本是《走出抑郁症:一位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作者是王宇,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抑郁型人格的由来,抑郁患者的表现症状及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如果按他讲的方法一步步治愈,还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本是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分析了自单产生的内外因,克服自卑,超越自我的方法,相信对于处在抑郁中的你有一定有所启发。
第三本是上面已提到的《高敏感是种天赋——拯救全球15亿人的心灵之书》。作者是丹麦心理学家伊尔斯.桑德,此书揭示了高敏感族群的无奈与优势,可以让你的敏感化为别人不能拥有的天赋与优势。让你敏锐的洞察力去探索别人发现不了的世界,去探寻精神交流的本质。
还有一些是我还未来得及看的书,也作推荐吧:《生命的重建》《狗狗的疗愈》(我说的吧,找只狗也比找错误的人强吧)
还有我一段时间我一直做噩梦,看了一些释梦的书,如果想研究梦去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吧。我还一直觉得自己人际关系不好, 还读了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还有马歇尔.卢林堡的《非暴力沟通》;《乌合之众》;以及心理学畅销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的最经典……
有想看的,去看吧。
(2)再推荐我最爱的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汪老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老头。他将一地鸡毛的惨淡,活成了率真的随遇而安。再深重的苦难都搅不乱内心那潭随性淡泊的碧波。(具体的不细讲了,因为这篇文已经很长了)。
我读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最大的感触是行文之间如流水优美,人与自然之美,人与人之间的率真美,描写得淋漓尽致,无意求工得之自然之美。但美之后是苦难的生活,汪老很少直接描写苦难,多是将苦难隐于美之后,常给人“含泪的微笑”之感。
这其实是一种治愈的文风,读之后令人内心安宁,一切喧嚣浮华似乎都洗尽了。借东坡居士之言:其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已矣。他的散文和小说,写事,写人,写风景,述掌故,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相信这种美丽的文风可以荡涤你的心灵。(PS: 若你真的喜欢这种文风,还可以读一下汪老其师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还有苦雨斋作家们的作品,这其中我偏爱废名。还有梁实秋.孙犁.朱自清等散文,皆有这种特点,读起来很治愈.很清新。)
(3)推荐是一部治愈系动漫一《夏目友人账》,其唯美的每一帧都可作壁纸的画面,暖暖的夏目,软软的猫咪先生,洒满青石板路的胭脂色霞光。
超级适合心情不好时看。
(4)还有一些书最好不要看,尤其是那些遗书。
有以下几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人间失格》,卡夫卡的作品。
选择性看海鸣威的作品,海鸣威其人与他刻画的人物形象无疑都是有硬汉有精神的,这可以对心灵脆弱的抑郁者提供一种慰藉,但是,这位作家实在是太硬汉了,硬到你读着读着就想跪下来唱《征服》,就像毕飞宇老师说得:这真是个爱虚荣的家伙,爱夸张的家伙,在体能与智力上都很自负,他喜欢和读者较量智力,他是不可能去体量读者的。你要能读懂挺好;读不懂,拉倒。他最喜欢用"冰山理论",一篇小说只写"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 "在"水下"。呵,丝毫不考虑读者的智商,拉倒吧,不说他了,此人作品,抑郁者慎读。
还有些励志鸡汤文,如《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等系列,这些鸡汤书除了会对你形成短暂的麻痹之外,一般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只会让你激情满满,等热情慢慢褪去,你还是你,没有改变。这也容易使你产生落差,从而陷入抑郁。所以,少看这类励志成功学的书,要不然,将来的你一定会后悔买了如此多的垃圾。
另外还有,最后的忠告,抑郁症患者慎看《红楼梦》,一定要慎之又慎,把持不好 容易满眼皆空,遁入空门(我深有体会)。
三.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写这篇文的目的吧。
我知道,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抑郁的情绪,虽然我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开心很快乐,但是每当独自一人时就会悲从中来,默默垂泪,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懂得,只能压在心底,这种感觉被称为"微笑抑郁"。只不过有的严重,有的轻些,如果你抑郁真的很严重了,开始出现幻觉,有自杀倾向,建议你赶紧去找专门心理医生看看,必多要时一定要服药,不能拖延。
这篇文主要是给有抑郁情绪或轻度抑郁患者看的。我想告诉正在抑郁漩涡苦苦挣扎的你:你不是一个人孤独,一个人痛苦,这世上有很多人和你一样,你一定要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你可以走出来 !
今日,窗外又是杨柳依依,莺啭燕啼,已是六月了,我们还有别的活,麦田里还长着麦子吧。我们要去割麦子了,凌霄花,你愿意怎么爬,就怎么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