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梦想是树上的苹果,伸手摘不到,努力地跷跷脚就可以摘到。可是我觉得梦想应该是最高山顶最高树上最高枝头的那个苹果,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
人要活得有目标才会活得精彩,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时要尽可能设得伟大、崇高,因为高远的目标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分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一个只要伸手或跷跷脚就可以得到的目标是没有如此魅力的。比如有两个人都想去爬山,一个人想要爬喜马拉雅山,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另一个却只想爬屋后那座小山。经过一番努力后,两个人都爬到半山腰停下来休息了,回头看看,一个已经爬到四千多米的高度了,而另一个才爬了五十多米。再抬头看看,虽然都还剩一半的路程,但是前者还有四千多米的上升空间后者却只有五十多米了。假如爬喜马拉雅山的那个人最后没爬到山顶却终止了生命但他生命的最终高度也远远超过了没有终止生命却爬到了后山山顶的那个人。
很多时候,人就需要想得高,做得“绝”。要看书就从最经典的名著看起,要练字就去临摹最优秀书法家的字,交朋友就要去寻找最优秀的人……只有知道最好的才能抵制不好的,只有从最好的学起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凡事往“绝”路上走虽然能够使自己产生巨大的办事动力,但是也很容易让自己失去信心;遥远的目标给了自己足够的上升空间却也带来了漫长的退路。可是因为先有一个“绝”的目标,所以最后才会有一个拥有相当高度的结局。鲁迅先生《无声的中国》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人的性情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是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自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其这不算是国民的一个劣根性,而是人的通病,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譬如在商业谈判中,谈判双方在提出要求时总有一个理想值、一个可接受值和一个最低值。理想值越高,中间制造的麻烦越多,最后得到的利润就越多。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因为在开欧共体会议时提出减免10万英镑税收的惊人理想值才会有后来减免8万英镑税收的协议结果,比预期值整整高出了5万英镑。
所以我们给自己设的目标可以尽量为伟大,但在走向宏大目标的路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自己留点退路,可是无论如何不要退出最后的底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老人站在红绿灯路口,当红灯亮时,他拉起一根线禁止行人闯红灯。虽然路口有红绿灯但闯红灯的人比比皆是,没有这根线的最后坚守,即便是法律条文中的规范依然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这根线是最后的有效准则,是最起码的要求!
要想摘最顶端的苹果最起码你要走向果园,要想爬上珠穆朗玛峰最起码你要站在喜马拉雅山山脚,要得谈成一次成功的买卖,至少要谈到最低目标值……
寻梦,心里装上那个遥远的苹果,脚下踩着那根最后的底线,一步一步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