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何以笙箫默》,看了三遍了。只缘于心中的那份情,那份不舍的爱。
总觉得自己与剧中的何以琛有些许的相似之处,只是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结局是完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我只是苦苦地思念,受着想念的苦。
我是善伤感的人,亦是柔情的人,底子里就这样的,尤其是喜人间至纯之情,而不是喜欢矫揉造作的。世间的情应是含蓄而善美的,不张扬,不单调乏味,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纯美是发自内心,没有半点的杂尘,是由内而发的,让人感动,不是虚伪的,更不是虚空的,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也许这就是我心中对真爱的追求的吧。
何以琛很痴情,为了一个人整整等待了七年的时间。七年是何等漫长,这期间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思念之苦,又要抵御纷扰的世界的诱惑,这需要多少的决绝,又要多么坚定的专注啊!人们常会提到七年之痒,七年就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但是多少人能够跨过这个七年呢?又有多少人这样坚守呢?七年可以发生翻天覆地,可以让一个处在高处的人,瞬间陨落,甚至化为乌有。世界每一刻每一秒都在在急速变化着,任何可能性都会发生。
如果是常人,恐怕早已无法这样漫长的等待。因为谁都不确定等待的结果是什么,人本身就存在恐惧之中,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人感到不安全感。在这个变化陌阡的世界里,人人都恨不得活在一个充满确定感的世界之中,更何况漫长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折磨,让人痛苦不已。但是何以琛做到了,是他心中对赵默笙的执念的爱,支撑着他一路走来。
他心中信奉的是“当生命中那个人出现了,其他都将变成为将就”,恰恰这份不愿将就的执念,不愿选择与世人一样随波逐流,才换回一次重逢,让他与赵默笙最后能够携手同行,圆了那份缘。但是回到现实中,究竟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做到不愿将就呢?
我们所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差的,这个极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一个犬儒病泛滥的时代,人人都为了那份仅有的利益互相计算着,世俗社会条条框框限制着青年人,青年人想要追求心中的理想,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谈何容易。这需要非常有智慧的周旋和极大勇气与这个主流社会抗争,为自己自由为抗争。社会强加于每一个人身上种种制度或习俗,是个人无法能够真正摆脱的,其中的力量是你我个人努力是难以撼动的。以致于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无法承受巨大且无形的压力,被迫屈服于现实,与现实做了妥协,换来暂时安定。同时,心中的不安,良心谴责随之愈来愈重。
这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的残酷性。面对这样的社会,多少人拥有最初的梦想,因为力不敌众,让那份梦想葬之于海底。也渐渐接受这样现实世界的安排,但是从未思考这样生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忙于生存,也无暇顾及了。于是该麻木还是麻木一点,不想去抗争,抗争付出代价太高昂了。这就是现在的社会,青年人生活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让保存心中的理想并能坚守且要在这个世俗社会中有立足之地,着实思考。否则,空有理想,却无法生存了,到最后也是悲剧的,那也是社会的倒退。
再回到《何以笙箫默》电视剧来,何以琛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无论在学习期间,还是在工作中,还是他的感情世界中,无一不表露出他的专注。他是一个较真的人,同时也是懂得变通的人,但是至始至终都是那么专注,专注于一件事上,最好每一件事,这就足够了,时间会给予最终裁夺。他的专注成就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也让他的工作事业感情样样出色,不会受制于人,真正做到了独立自主。
可是现实中的自己也好,还有身边一些朋友也罢,我们 都是缺乏一种专注的精神,我们容易受到纷杂的世界的干扰,定性不够,总是分心。从人的本性来说,是人性中贪婪性一面在我们人生被刺激放大。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文化都是在告诫我们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是我们现代经济学在生活层面运用典范。讲究成本投入的今天,鼓吹竞争文化的现代社会,对人性教育漠视。在当下要是讨论人性教育,恐怕遭来耻笑,这就是当下的社会。
虽然有种消极的方面,但我还是相信这个社会有至善至美的存在。
玖壹叁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三日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