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这么多年,一直在说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而且不是一个人在说是一群人都在无时不刻地言说,可见这个问题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今天又一次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又多了一层新的深的认识。其实,这是个大问题众所周知,只不过需要分解认识才行。
首先,教师本人要认识到教师课堂上智力活动的设计与实效事关学生脑力劳动的质量。所以,最近一长段时间以来教育教学规律的运用都在核心主张“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师少讲切忌满堂灌,从师生的沟通交流与分享做起。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思想方法,教学策略等等都要10倍20倍数倍百倍于学生才行,在学生智育的培养上,甚至要擅长于细微地运用一个眼神的鼓励,一个表情的赞许,一个手势的点拨。不单单是语言逻辑,行为引领,更要能够变复杂为简单灵活开展教学方式。一句话,需要教师学习思考的加倍努力。
其次,师生的智力活动要有趣味。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知道学前期的儿童形象思维为核心,而进入小学少年期的学生抽象思维是主方向是主流思维。显而易见的,作为小学教师就得拿下用事实进行深刻思考和多手段方式进行抽象思维的课堂主阵地。课下课间大课间,校本课程?兼顾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都乐意听评书听说书,过程中我们全神贯注的倾听或风景或经典或哲思或幡然醒悟......最动人最折磨人的是,每每讲到故事的高潮精彩之处都是“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令人意犹未尽翘首以待下次继续。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有趣味有技术有水平,考虑到学生们的精神需要“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而讲不完”......教与学的过程,慢慢地慢慢地......知道有一次有一日有一月有一年我们的孩子们顿悟“似乎一片黑暗一下子被鲜明的火光照亮了”。
再次,学以致用多层次。苏老师大量的篇幅罗列材料与事实详实可信,我总觉得需要我们要变复杂为简单,让孩子们的运用知识多途径换方式。我们是教育平台我们是学校我们也是教师,我们的专业想当然先得是系统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文科理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历史哲学与文学诗歌、无广泛限制不分国界国籍。但是,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防止死记硬背,杜绝机械重复这个原则。作业可以是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别忘了还有创造性作业。比如,我们可以去接近土壤肥料树木森林大自然;我们可以去使用图片工具武器化妆品仪器设备;我们可以去绘制图片衣服测量称重计算等等......一句话,听说读写练演诵评展......
反正,我们务必要各显神通,不能够一味地过度的搞“唯智主义”。无论所谓的“后进生,中等生,优秀分子......”,要都有所发展,要么脑力劳动智力活动大小脑择一发展,要么发展双手双脚要么发展双耳双眼要么发展口鼻舌......反正,不要让学生我们的孩子们一味极端地“泡在文化课作业中”——脑袋发懵眼睛无神口齿不伶俐手脚不利索......
什么意思啊?作为教师,我们可能不是理论家,但是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我们不是思想家,但是我们思想要对路;我们不是教育家,但是我们是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执行的行家里手;我们可能也不是哲学家,但是我们要思辨沟通交流分享有足够的趣味性;我们也可能不是军事家,但是我们分明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学生、孩子们的未来。
一句话,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智育育人,德育育人,体育育人,艺术育人劳动育人;安全育人,思想育人,教学育人,全员育人。
我总觉得,离开努力“育人”谈提升教学质量,那些通通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