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身边人发生了两起自杀事件,让我渐渐地感觉到了自杀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遥远。
前两天一个发小的弟弟跳崖自杀了,他才19岁,正值青春年华,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另外一起是今年的五月1日那天晚上,我室友的母亲自杀了。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自杀,既然有勇气面对死亡,为什么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困难?确实,我也很难理解,一个19岁的少年,正是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年纪,生活还充满着无限可能,为什么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那个少年选择自杀的那个悬崖小编我特别清楚,那里是我回老家必须经过的一个地方,有50层楼那么高,跳下去必然粉身碎骨。现在那条路虽然安装了护栏,但是我每次骑摩托车经过都还是不自觉地靠里面骑。我连靠近那个悬崖边缘都毛骨悚然,从那里跳下去,是需要何等的勇气。
为了尽可能理解他们自杀的缘由,我在知乎上找了一个关于自杀最热门的回答“患了抑郁症,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自杀念头?”答主详细地描述了他患抑郁症的痛苦,而且为何选择自杀的心路历程。
从那位答主的倾诉中,我终于明白了“抑郁症”的可怕。过去,由于落后的医疗教育,我一度认为抑郁症就是因为某件事心情不好,等事情解决了抑郁症自然而然就好了。
我们很多人都不了解抑郁症的可怕,那位答主的倾诉中说到:自杀就是抑郁症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可见,自杀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但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就如同点菜一样做出了一个选择罢了。
也许大家都知道抑郁症患者的表象,情绪低落,社交恐惧症,性格孤僻,其实除了这些表象,他们还需要承受很多痛苦,比如耳鸣、幻觉、突如其来的悲痛、孤独无助、内心的恐惧、整夜整夜的失眠、身心疲惫的折磨等等,但是由于他们害怕社交,他们只能独自承受。在经历各种折磨中,一旦导火索点燃,自杀就自然而然了。
在此,我简单描述一遍我室友母亲的自杀过程。
五月1日那天晚上的事,我至今都历历在目,我室友在11左右和他母亲通了电话,他们吵得很厉害,从对话中得知他母亲和他父亲也吵架了,他们以往也经常吵架,而我室友嫌他妈啰嗦,老实烦他也吵起来了,我室友和他母亲吵到最后都说要去跳楼。我当时以为只是简单的气话而已,因为之前他们就吵过,也说过跳楼。我就劝了他一句“好好跟你妈妈说话,别这么凶”,随后他又和他父亲通了电话。时间大概到了11点40左右,噩耗传来,他母亲自缢了,120赶到已经没救了,而且自缢的时候他上小学的弟弟就熟睡在房间里。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更难理解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就在身边,怎么忍心离他而去呢?我们都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可事实就是如此,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抑郁症远比大家想象得可怕,而更加可怕的是身边人对抑郁症患者的冷漠态度,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太多的人不但不理解他们,甚至还对他们进行语言侮辱、打击。大家回想一下,是否也曾如此,当别人表现出情绪低落,恐惧社交的时候,就说人家“矫情,孤僻,自己找罪受”。而正是身边人对他们的漠不关心,言语讥讽,一个无意之举可能就让他们走上绝望之路。
其实很多抑郁症患者最终走向自杀都是被亲人“亲手杀死”的。开头提到的那个19岁的少年,他跳崖前就是被她母亲大骂了一顿,各种数落他,致使他心灰意冷,失去了了继续生活的念想。
今年,小编我和一个正在读研究生的同学交流特别多,我当时就是害怕他也患上抑郁症。他是名校研究生,家庭优越,本是我朋友中过得最滋润的那个。可是当他告诉我他心情不好在外租房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正常来说,一个男人不可能会对自己的好兄弟说自己心情不好居然需要特意去外面租房调养。和他沟通几次之后才得知,原来他最近实验一直做不好,导师又不理解他,眼看要毕业了,论文却一直出不来,而最近找工作面试也是频频遭拒,一下让从小成绩优异的他无法接受,那段时间他特别自卑,害怕做实验,害怕导师问他,也害怕和父母通话。
随后我们大家都纷纷帮助他,安慰他,国庆的时候,他爸妈为了他也特意到他学校去陪了他一个星期,现如今一切都恢复如初了,电话里听到他有说有笑,我知道我担心的事已经不存在了。
在现如今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年轻一代承受着空前的压力,有永远加不完的班、车贷、房贷、结婚等等,压力四面八方袭来,弄得身心疲惫,焦头烂额,导致现在的年轻人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写到这里,其实小编的目的就是想呼吁大家多去了解一下抑郁症,多关心下身边的人,特别是当有人情绪极其低落,害怕交流的时候,这很有可能就是抑郁症的前奏。
我们要尽可能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做好他们的倾听者,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善举,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就是生活的希望,你的善举会让他们感到温暖,不再孤独,让他们明白自己活着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