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
也许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但说起今年七月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左江花山岩画”,相信许多朋友都不会陌生。
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由壮族骆越先民创作的伟大文化景观,就分布在广西崇左宁明县境内。
在宁明,有两千余年历史的骆越文化奇观,有中国保存最好的喀斯特热带季雨林,有蜿蜒流转的美丽明江,有宁静质朴的田园风光,有让人垂涎的各种特色美食,还有淳朴好客的壮乡同胞……
今天,我终于可以走进这座西南边陲小城,一睹它的真颜。
Cat tips:
前往广西崇左宁明,可从各地搭乘动车到南宁东站,或搭乘飞机到达南宁;然后在南宁琅东汽车站或江南汽车站换乘开往宁明的班车,约半小时一班,车程2.5小时;也可以从南宁火车站坐火车到宁明,一天有两趟车,车程约4小时。
宁静的,也是明媚的
宁明是宁静的。
安静的老街、古旧的门扉、斑驳的墙壁、门前的大树,屋檐下的三角梅……历经岁月的风尘,镌刻着时代的变迁,沧桑古朴、恬淡优雅。
这座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城,却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县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千百年来,宁明一直保持的那份与世无争、闲云野鹤的淡定,也许就是它生存延展的原因吧。
宁明也是明媚的。
美丽的明江穿城而过,每片涟漪,都像是在讲述一段段流转的年华。夜晚来临,华灯初上,小城的灯火倒影在明江之上,显得格外迷人。
by winwid
工作之余,宁明人总是喜欢三五好友相约,在明江边的石凳上、在夜市小摊上、在老街深处的小酒吧里,伴着几瓶啤酒,一碟炒螺,一曲清歌,便可以畅谈到深夜。
宁明是悠闲的。
这里的街道上看不见步履匆匆的行人,倒是常能看到坐在屋檐下闲话家常的邻里。这里人们的表情总是悠悠然的,嘴角还会不经意地露出一抹浅笑。
就连路边的小贩们也都显得有点漫不经心——也不吆喝,有人来问便支应一声,没人的时候就晒晒太阳打打瞌睡。
宁明也是忙碌的。
爱店口岸,载满广西药材的钦州产“瘦版小货车”与和装着花生芝麻的越南大货车穿梭不息,一路烟尘滚滚,往来于中越边境两边。
界碑伫立路旁,默默注视着来往的边民和车辆……
泛舟明江,探秘花山
登上驶往花山岩画的游船,随意地斜靠在船头,任江风惬意地吹拂着我的脸。
两岸峭壁对峙,奇峰挺拔,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群峰倒影,风景如画,让我想起阳朔兴平的漓江。
如果说漓江是位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那明江就是个淳朴自然的小姑娘。虽然比不上“大家姐”那般盛装典雅,但她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自然真实而且舒适的,就像这里夹杂着田野气息的江风一样,令人觉得毫不造作。
当临江崖壁上的花山岩画出现在面前时,我刹时就被震撼了。
垂直的峭崖上画满了各种红色的形象:或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或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还有铜鼓兵器牲畜车马,既如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一组组的图画,似乎在向我们叙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花山岩画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祭祀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历史。
岩画上的人物大多双手上举、两脚下蹲,形似“蛙人”。骆越人认为青蛙有很神秘的效能,它能呼风唤雨,保证粮食的丰收,是骆越人的崇拜对象。“蛙人”周围还有铜鼓、太阳、船,和一些似狗似马的动物形象。
有的人物腰中配着宝剑,俨然一方首领或勇士。
被众人簇拥在高处,头上有兽形装饰、身下跨着猛兽坐骑的,是骆越人的王。
其中还有几位长发的女子形象,微微隆起的腹部像是正孕育着新生命。
关于花山岩画,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
岩画最低的也有40米高,最高的距离江面200多米,山壁近于垂直,甚至还向河面倾斜,骆越人究竟是怎么上去作画的?
如果是攀爬,崖壁没有裂隙和石缝,难以攀援;如果是从上面吊绳子,也难以固定支撑;就算是水涨也涨不到这个位置,最大的可能只能是搭架子。可在2000多年前,这架子又是怎么搭成的呢?
而骆越人究竟又是用何种颜料作画,才保证这些岩画历经千年仍然如此鲜艳?
这种种未解之谜,让我忽然觉得眼前的形象变得飘渺而不可捉摸起来……
稻香榕荫,诗意田园
宁明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更有清新的自然田园风光。
花山田园,彩稻画卷
稻田我们平日里见得多了,这花山田园的稻田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原来这里的稻田竟是彩色的!还是一副巨大的彩色画卷!
时节虽已过立冬,地处西南边陲的宁明此时却正是收获的季节。金风细细,秋阳和煦,高低错落的稻田浩浩荡荡,金碧辉煌,散发出成熟季节特有的迷人气息。
风儿吹过,泛起阵阵稻浪,还有若干趣怪的“稻草人”跳舞游戏其间,一切都美妙得令人心醉,仿佛听见一群精灵在快乐地呻吟。
收割的农人们正在稻田里忙碌,收割的机器、晒谷的老妪,挑担的妇人,暮归的老牛……构成一道道最美丽的风景。
登上稻田中央的观景台,一幅“天做笔,地为纸”的花山田园画卷尽收眼底,让我不得不赞叹宁明人的大“手笔”。当今的宁明人,智慧、气魄和创造力丝毫不逊色他们的骆越祖先!
洞廊小村,独木成林
洞廊村位于宁明县城东,小村临江而建,美丽的明江在村边静静流淌。这里是抗日名将周元将军的故乡,更有着“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
这棵一千七百年树龄的大榕树相传是仙女所栽,除主干外,又从枝干上生出许多柱根插入土中,柱根又变成了另一棵树,形成树生树、根连根的壮观景象,令人啧啧称奇。
听同行的本地朋友说,原本这“独木成林”的景色还要壮观,可惜的是前两年其中最大的一株因雷击而枯萎了,我们只能在脑海中怀想当初“树荫遮天蔽日、绵延20余亩”的震撼景象了。
蓉峰塔,宁明的城市印记
每座城都有属于它的城市印记,宁明的象征便是位于县城西郊的蓉峰塔。
蓉峰塔塔始建于清朝道光初年,共五层。塔顶为尖嘴葫芦状,远眺犹如文笔竖立,每当夕阳西下,塔影延及湖中,形同秀笔蘸墨。
塔侧有一古榕,绿色枝叶拦腰拥抱古塔,不远处还有一座荷塘,荷叶层层叠叠,夏天时盛放一定也是绝美的风景。
荷塘竹篱,濑江小村
花山下,明江边,濑江小屯,是宁明之行给我的一个小惊喜。
小村依山靠水,黄砖黛瓦,荷塘竹篱,鸡犬相闻。还有好奇的喵星人,从门后悄悄地打量我们这些外乡来客……
鸭嬉残荷小塘浅,枯荣淡去冬意浓。花开过了、莲蓬也采过了,夏日里那些遮天蔽日的青荷大都已折戟沉沙。村中的小塘里却仍有几茎残荷在夕阳下中坚守,像是一面旗帜,顽强地展示生存与睿智。
几只塘鸭欢快地在残荷间嬉戏,全然不觉冬日已经来临……
比起各种人工堆砌的景观,我更喜欢这种天然去雕饰的淳朴。
只愿宁明的旅游开发,能保持这里的一份纯净安宁……
舌尖上的宁明
作为一只立志要“看遍世间美景,尝尽天下美食”的喵,来到宁明怎么能不尝尝那些藏在老街小巷里的地道美食呢!
卷筒粉
卷筒粉,又叫蒸糕,是宁明的一大流行美食。卷筒粉采用传统的拉布做法,有点像广东人吃的肠粉,但比肠粉更厚更松软,里面卷的是花生碎。
宁明人吃卷筒粉时很讲究,配以葱花、薄荷、黄皮酱等佐料,再淋上一勺碎肉汤,绝对让你回味无穷。
明江烧猪
烤羊烤鸭平日里我们吃的多了,可你吃过“烤全猪”么?
“明江烧猪”是宁明当地的著名美食,它精挑细选本地乳猪,把鸡皮果(山黄皮果)树叶等秘制香料塞在猪肚子里,架在红红的炭火上不断地旋转烤制约3个小时方可完成。
烤好的猪皮“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猪肉“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清香可口,肥而不腻,带着鸡皮果树叶特有的浓郁香气。
灌肠
灌肠是地道的宁明美食,选用猪大肠或猪粉肠,灌进猪血、米粉、葱花、香菜、花生、芝麻等蒸制而成。
蒸好后剪成块,浇上花生油、酱油、麻油,佐以辣椒蒜米等,美味不可言喻!
酸粥猪肚
酸粥,这道在小喵看来属于“暗黑系”的料理,对宁明人来说却是一道令人馋涎的美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更是家家必备、餐餐必食。
在干净密封的陶罐放入冷米饭,加入一瓢发酵的粥(你确定不是馊米饭?
)做种,通过奇妙的微生物反应,饭就能蜕变成美味的酸粥 。酸粥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双歧菌,可消除疲劳、护肤美容,更是消夏的良品。
味道究竟如何?小喵吃了一口,那酸爽的感觉,连瞌睡虫都被赶跑了,你敢不敢来尝一尝?
假篓包肉
除了酸粥,最有特色的还有假蒌包肉。假蒌叶的样子和胡椒叶子有点类似,味道吃起来象紫苏,宁明人很喜欢用来包肉或是炒田螺。和牛肉搭配在一起,巧妙地中和了肉的油腻,入口齿颊留香。
簸箕宴
当一盘摆得满满的“簸箕宴”端上桌的时候,房间里顿时充满了食客们的赞叹声。竹簸箕做盘,新鲜的芭蕉叶铺底,上面是诱人的各种美食——白斩鸡、烧鸭、炸河鱼、鸭掌、春卷……配上紫色糯米饭,还有当地的芋头红薯玉米,彩色丰富,营养搭配齐全,让人垂涎欲滴。
说起宁明簸箕宴的由来,源于旧时当地壮族人一起外出劳作,中途休息时就把各自带的食物拿出来放在芭蕉叶上一起分享。簸箕宴象征的是分享和团圆,所以也是宁明人邻里亲朋间聚会的首选。
糯米八角香鸡
把鸡放养在宁明的八角林下,同时将八角叶、八角粉掺入玉米饲料中一起喂养,让鸡食八角籽、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这样养出来的鸡肉质紧致有弹性,且带有一种天然的香味,被称为“八角香鸡”。配上煎香的糯米饭,更是回味无穷。
沙糕
壮乡农家有个风俗,有了沙糕才算是过年。宁明沙糕蕴藏着浓浓的乡情,带给亲人美好的祝愿。
沙糕是将糯米粉炒熟,加入花生油、白砂糖及黑芝麻,用擀面杖细细研磨混合。然后在木格中铺一层糯米粉,加一层“馅料”,再盖一层糯米粉,压制成宽扁型,最后用格刀将其分割成均匀小块。沙糕味道香浓,入口即化,还可以健脾乌发,是女孩子的最爱。
看了这么多的美景和美食,你是不是也和小喵一样,深深地被这座隐逸在西南边陲上的小城所吸引了?
宁明,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越琢磨越有味道。还有更多的美好,等待着你真正走近她时去发现。
作者介绍: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魔旅行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