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超210%!稀土出口收紧,外媒:中方握紧“卡脖子”大杀器

导读:暴涨超210%!稀土出口收紧,外媒:中方握紧“卡脖子”大杀器

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中,稀土,这一原本隐匿于工业背后的关键战略资源,骤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特朗普在谈判桌上对稀土问题的执着,以及其面对中方不让步时的焦虑,都揭示了稀土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非凡地位。中国收紧稀土出口,价格暴涨超210%,这一举措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稀土市场激起层层涟漪,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外媒纷纷表示:中方握紧“卡脖子”大杀器

稀土,并非一种单一的土壤,而是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它们虽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却拥有着不可替代的神奇特性,在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高端军事装备到前沿民用科技产品,稀土元素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军事领域,稀土是制造先进战机、导弹、雷达等装备的关键材料。例如,钕铁硼永磁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战机的发动机、导航系统等核心部件,大幅提升了战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民用领域,稀土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稀土永磁电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其高效、节能的特点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稀土元素用于制造显示屏、摄像头等关键部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话语权的关键所在。在稀土资源储量方面,中国位居全球之首。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到江西的赣南地区,都分布着大量的稀土矿。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稀土产量上,中国同样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多年来,中国的稀土开采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据统计,中国稀土产量长期占据全球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份额,是全球稀土供应的主要来源。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稀土提炼与应用的技术水平上处于世界前沿。稀土的提炼过程极为复杂,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中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先进的稀土提炼技术。例如,中国的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等提炼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将稀土矿石中的各种稀土元素高效分离和提纯。同时,中国在稀土应用领域也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不断拓展稀土的应用范围,提高稀土的附加值。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要害。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稀土资源上高度依赖中国。尽管美国一直在强调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然而根据数据显示,美国依然还有70%的稀土化合物及金属进口依赖中国。

中国收紧出口后,全球稀土市场供应紧张,价格迅速攀升。欧洲市场上的镝最高已实现了两倍的增长,攀升至850美元/公斤;与此同时,铽价亦从965美元/公斤大幅上涨至3000美元/公斤,暴涨超210%。价格的暴涨让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相关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许多企业的生产计划被打乱,甚至面临停产的风险。

对于美国的高端制造业来说,稀土供应的紧张更是雪上加霜。美国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都离不开稀土元素。例如,美国的F - 35战机,其发动机、雷达等关键部件都需要使用稀土材料。稀土供应的短缺将直接影响这些战机的生产和交付,削弱美国的军事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一直是全球的领先者,但稀土价格的上涨将增加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阻碍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并非是为了进行贸易报复,而是出于对自身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和出口不仅会导致资源枯竭,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中国在稀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走过一段粗放式发展的道路,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今,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旨在推动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是中国在国际规则框架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举措。

在全球化的今天,稀土问题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更是关乎全球产业发展和资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握紧稀土这张“卡脖子”大杀器,既是对自身利益的捍卫,也是对全球稀土产业秩序的重塑。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推动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应该认识到,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加强自身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高稀土提炼和应用技术水平,实现稀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避免再次陷入被“卡脖子”的困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