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冬天,我依旧经历着单调甚至有些烦闷的生活。被各种事情扰乱而心烦的自己,近来好像找到了有效舒缓情绪的方法——看脱口秀。
起初关注脱口秀,还是《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刚开播时有条微博热搜 #庞博吐槽剧本杀就像开会#,看了cut后,又翻来完整的节目从头看起。渐渐地,它成为最佳的下饭综艺,每天早晨出门前,都习惯性地听几个段子,往体内注入新的能量后,再开始新的一天。后来,不只是视频节目,自己也会在上下班途中听音频(此处安利“小宇宙”APP),遇到有趣的内容或观点,隔着口罩就感觉自己的嘴角在不自觉上扬,这份愉快的心情可以伴随我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也会在有时心情沮丧,或者单纯感觉劳累疲惫时,得到极大的慰藉与治愈。
看着脱口秀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没有多余的道具,只靠声音、语言以及肢体表演,便能逗笑台下与屏幕后的观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很大的人格魅力。尤其作为一个社恐,却因为工作原因,而不得不与人交流时,更是能理解“说话是门艺术”的道理,如何说得令接受讯息的人产生兴趣,并且愿意继续听你讲下去,成为至今仍不断困扰我的难题。明明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表达出来有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或许正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幽默的人,在看脱口秀演员表演时,更多的是一种崇拜。我喜欢脱口秀的原因,仿佛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擅于将生活中平常的小事或经历讲得很有趣,或者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点与想法,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发出“没错,就是这样!”的赞同。无论是孟川吐槽部分网友的过分解读时,提到“狗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庞博谈色弱时,谈到“黑白不分的是一部分网友”,还是梁海源将父母催婚同磕CP相关联,童漠男解读父母阻挠式催婚,音乐节现场拜天地……因为有了这些或精准犀利的吐槽,或新奇的观察视角,听脱口秀除了能够放松心情外,也能接收到他人输出的观点。
后来,看了几期《某某与我》,也听了笑果旗下对脱口秀表演者访谈的音频播客节目,他们的形象不再局限于段子中的“人设”,而是变得更加立体,能够从更多角度认识他们,有关他们的个人经历,对待生活的思考,发现他人的优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