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即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借平原君赵胜之口给了信陵君“天下无双”的至高评价,信陵君更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而我认为,信陵君之所以能位居战国四公子之首,在于他能够做到礼贤下士、虚心纳谏,还拥有侠肝义胆,目光也十分长远。
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首先要做到礼贤下士、广招宾客,这样他的门客才能尽心尽力地为他效力,同时还要做到虚心采纳门客的建议,信陵君无疑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当时,没有几个人能够像信陵君一样做到不耻下交。信陵君得知魏国有位叫侯赢的隐士后亲自邀请他参加筵席,还为其驱车去拜访侯赢的朋友朱亥,侯赢刻意为难他故意久久地站着与他的朋友讲话,想借此观察信陵君的态度,而信陵君则愈发恭敬。信陵君此举不仅用他的真挚打动了侯赢,同时侯赢的故意为之也让信陵君赢得了民心和礼贤下士的美名。“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信陵君也有糊涂犯错的时候,当信陵君被平原君责备不顾姻亲时,便自己领兵前去想要玉石俱焚,幸得侯赢的劝阻并听从他的妙计,最后才能窃符救赵、成功击退秦国,这些都是因为他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
其次,信陵君十分重情重义,拥有侠肝义胆。在赵国被秦国围困的时候,他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毅然挺身而出,在魏王的宠妃如姬的帮助下成功窃取兵符去救赵国,化解了赵国与魏国的危难。在古代,盗取兵符是一项大罪,更严重的下场是诛九族,信陵君胆敢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盗取兵符,足以见得他的智谋与胆量,他的这份情义、这份胆量,是四公子中其他三人无法比拟的。
再者,信陵君的目光十分长远,他懂得顾全大局,从长远来谋划。目光短浅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因为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诚然有人认为信陵君盗取兵符、擅自营救他国的行为是吃里扒外,但是在我看来,赵国与魏国是休戚与共的,一旦赵国被秦国所灭,那么魏国离灭亡也不远了,所以信陵君出兵救赵国不仅仅是为了情义,同时也是为了魏国的长远考虑。
信陵君礼贤下士虚心纳谏,还十分重情重义,目光更是长远,所以在我看来,他无愧于战国四公子之首。
李清扬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