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太平WEEKEND·航海季—远望壹号参观活动,原本兴致盎然在将近40摄氏度高温炙烤下,变得有些蔫巴……
当看见将近两百米长的“远望一号”船体静静屹立在船坞中,虽然船体并不震撼,但如此近距离看到装载着三个庞大雷达天线的科考船时,多少还是有几分好奇与新鲜,要知道平时近距离接触船舶的机会还是不多,况且一会还要进入船舱实地考察参观,内心不免有几分期待!
在登船前导游向我们简要介绍了“远望系列”科考船家族的历史,这是一个为国家航空航天测量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家族”。在7艘船舶中,除了远望一、二号,四号外,其余都在正常服役中,二号退役被赠送地方,四号船命运多舛,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撞击起火烧残,最后被列为导弹靶船击毁,最终完全拆解,为祖国科研事业鞠躬尽瘁,奉献所有。这一听,让我对眼前这艘寿终正寝的“铁家伙”越发心生敬意了。当了解到远望一号也是1977年出生,跟我同龄时,我与它之间突然有了一种跟很神奇的感觉,它仿佛瞬间有了生命,变成了一位拥有丰富生命履历的“同龄人”,也更加激发了我想走近他,了解他的想法……
远望一号同类型科考船中的第一艘,在它30多年的服役期间,先后30次远征大洋,总航程20.8万余海里,累计航时17376.1小时,出海总天数1166天,圆满完成了我国34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后功成身退,于2010年退役,并回到2号船坞- -它出生的摇篮(旧址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原位)后继续默默站岗了14载,依然发挥着余热,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带着好奇、敬意,跟着导游踏上悬梯登船,切身了解、体验一号的真实面目与传奇经历。首先抵达的是位于船尾的救生甲板,这是整船最为开阔的平台区域,可以停放直升飞机,也可以举办聚会,因为视野好,所以可以将身后的黄浦江沿岸风景一览无遗,向东南望去卢浦大桥清晰地横跨在浦江两岸……继续从船舷右侧往船首方向行进,抬头便看见船体中央三座高耸的雷达天线,这是远望和太空链接的重要法器,所有重要数据信息全部是通过这三个法宝进行传输、链接,保证测量工作的正常运作。边走边看,还有一艘艘悬挂在两人高靠近船栏杆部位的橙色救生艇和包裹在白色桶里的救生筏,别看它们平时没啥事,可一到最最关键时候时候,它们可就是船员的救星了。
继续往前,进到船体内,通过狭窄的过道可以看到两边船员们的居住室,大概三四,或者五六个平米的样子,陈设也相对简单,床、办公桌和橱柜,靠近船头的船长室空间格局相对宽裕,有明确的办公区与休息室分区,可以想象一下,在茫茫大海航行的船上,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天,甚至更长时间,房间即是休息室也是办公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国家船员们在船长带领下努力工作,“抛家弃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与智慧,通道两侧的墙上还悬挂着一张张船员工作时的照片,曾经紧张严肃的工作场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展转反侧,来到船头参观,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巨大的抛锚设备平台和摇铃装置,从导游的介绍中了解到打钟的声响次数具有不同的意义,现在翘起的上,我仿佛看见了当年远望1号在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前行的豪迈身姿……参观完船头,摇了警钟,继续观摩行程,一通弯弯绕终于来到位于船头三层船体的大脑核心部位—驾驶室,此时一位年过六旬的退役老船长已经恭候多时,汗水已经沁湿了衣衫,但精神依然抖擞,笑容依旧可掬,在大家好奇地参观片刻之后,老船长开始讲述他的开船职业历史和航海行船文化,其中新船下水起航仪式和船员“漂流瓶”的典故三个人印象深刻,其中无不包含着人文精神和美好祈愿,婶婶感受到远洋事业的辛苦同时也同样蕴含着浪漫与温情~~
最后参观完驾驶室,大家又学习了航行救援的相关小常识,如救生衣的穿着和实用绳结的打法……受益非浅!这是一次不简单的学习旅程,让炎热的夏季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