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搬家了,毕业没几年,这已经是我第5次搬家。
毕业后从学校搬到离实习不远的地方,后来又和朋友合租了一个小三居,无奈选的次卧没有空调,冬天还好,熬人的夏天浑身是汗,只能一遍一遍的冲凉降温。因为只有一个卫生间,所以厕所也有了早高峰和晚高峰,每天都是听着隔壁的声响去洗簌。并且因为房间较小,所以互相之间都可以听到窸窸窣窣的声响,那时的自己,对于隐私的追求并没有那么强烈,能够在陌生的城市有自己的容身之所便觉得十分幸运。
后来便到了武汉,初次到武汉工作,对于区域划分和交通便利概念不大,自己唯一的想法就是安静。于是在解放大道的尽头选了一个刚交房不久的新小区,依旧是合租。不过这次合租比刚毕业要体面的多了,有了自己独立的卫生间,也算是自己最后的倔强。不过,确实因为对于武汉的不熟悉,每天上班的通勤时间得1个小时,足足22站地铁。记忆深刻的一次需要早上从家里出发接一个客户,我深知解放大道早高峰的可怕,和客户定于8点30碰面,而我早早的在7点不到就出门了,可是硬生生的一直到9点才停停走走到了酒店。
那个小区很安静,安静到可以听到楼下1号线每一趟车到达时的语音提示,可以听到远处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铁火车的鸣笛声,后来楼下竟然神奇了修通了一条新的地铁,更加方便了我去阳逻厂区。每天的通勤时间实在熬人,早高峰的地铁把我按在窗户上动弹不得,于是,在住了一年多后再次动了换房子的想法。
那一次换房子的想法非常简单,离公司近且且周围配套更加齐全,同时要交通方便。于是又搬到了离公司只有5站路,离汉口火车站2站路,离天河机场8站路的小区。说是小区,其实是一个小型loft公寓,虽然住起来很方便,可是小区更像是被流放到常青花园一角的地方,与整个社区被隔离开来。享受了2年每天花20分钟走到地铁站的日子,因为是公寓的原因,流动人口(包括自己)太多,而非小区物业,所以物流的管理几乎属于没有,仅仅起到收物业费和停车费的作用。随处可见的动物粪便和蠢到无可复加的电梯设计每天都让人折磨一次,而此次武汉疫情也让我深深反思,如果我在封城后没有离开武汉,在这样的一个小窝里是否能够坚持活3个月,是每天让外卖员偷食还是几箱方便面坚守下去?
这一次搬家,有了更多生活的向往和选择,不再是为了方便而方便,生活品质的提高也许更加重要。每一次搬家都是断舍离,而却似乎做不到决绝的断舍离,因为我想换的只是房子而不是生活,希望在下一个房子中仍能找到上一个住处的生活气息。
从落脚到满足最简单的需求,从简单需求有了深层次的需求,最后寻找品质的提升。这是我搬家的故事,但是我想把故事说给每一个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