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要懂的社交电商
双十一落下大幕,在各大电商纷纷创下新的销售纪录的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那就是社交电商的崛起。今年双十一淘宝直播贡献了200亿的销售额,更有10个直播间销售额超过1亿,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用社交力量做电商的威力。
社交电商,大家可能不太懂这个词,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微商,可以说社交电商就是从微商一步步迭代而来的。
所有的创新都是从底层开始的,社交电商大爆发,但这只是它的“马车状态” ,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是怎么分析社交电商这个大风口的。
怎么认识社交电商
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样的模式才叫社交电商。像云集、拼多多这样的,肯定算是社交电商吧?那朋友圈里那些卖鞋、卖面膜的微商,应该也算社交电商吧?李佳琪、薇娅这种带货的主播,当然也是社交电商了?
在这条赛道上的选手如此众多,体量、特点却千差万别,要怎么建立认识、归纳分类呢?找出一个很好的标尺,叫“信任承载方式”。
根据信任承载的方式不同,整个社交电商行业可以分为四类。
① 平台型社交电商
消费者的信任是承载在平台上的,比较典型的代表有云集、达令家、花生日记等,用户相信这是个靠谱的平台,不会卖假货,会提供好的服务。
② 品牌型社交电商
这一类,消费者的信任是寄托在品牌上的,这里说的品牌还包括人格的品牌,就是你对这个人的信任。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部分的微商都属于这种情况。
③ 内容性社交电商
消费者的信任是以电商的内容为基础的,最典型的代表当然是在双十一上大放异彩的主播了。随着主播一句“这个口红涂上的感觉就是甄嬛上位之后回头一笑——老娘赢了”,“OMG,所有的女生买它买它。”粉丝纷纷下单,带货效果绝对满分。
④ 团购型社交电商
我们把购买行为和信任是放在群和群主身上,相信他们能带来更优惠的价格。比如各种社区团购、社群团购等,买菜便宜一点,买水果便宜一点。这一类在三线城市比较有市场,去年吸引的风投超过10亿元。
以上的四种业态,基本上是现在社交电商行业里从业人群和消费者感知最集中的业态。不管是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云集,还是有千万粉丝的李佳琪,还是只在社区里搞团购的退休阿姨,大家都是社交电商,都是基于社交关系网络,利用互联网社交工具在做生意。
03
社交电商是怎么火起来的?
我们回过头审视社交电商的历史,会发现有四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① 2011年
微博兴起,有很多大学生、小姑娘开始在微博上卖美瞳、做代购。这样的生意基于什么呢?当然是基于社交关系。他们最大的阻碍有两个,一是整个环境还不够好,大家还是会担心这种交易模式的安全;二是交易工具还不够完善、不够方便。
② 2013年7月
微信支付的出现,成为整个行业的拐点。商家在朋友圈发广告、加好友,在聊天框里进行对话沟通,然后直接转账,再发送快递单号,消费者再反馈信息,整个交易得以在微信这个社交工具上走完闭环。
于是,大规模地出现了第一批试水社交电商的从业者,并从此积累了两三年的行业创业经验。
③ 2017年
云集等平台型社交电商的出现,解决了货源和物流管理的痛点;直播、短视频的兴起,让带货的手段变得更高级、更有力;社群团购、社区团购的出现,则让二三线的中老年下沉市场热闹了起来。
如今我们看到的四类社群电商,都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上一时期没能解决的问题,让社交电商彻底地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④ 2018年7月
拼多多在纽交所上市,刷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快的上市纪录。这让整个商界都开始正视社交电商行业的威力和潜力。
再往后,就是平台型社交电商云集在美国上市成功,各大企业纷纷跑步入场,淘宝布局了淘小铺,达令升级达令家,小米推出了有品有余,唯品会做了云品仓,小红书也不甘寂寞,推出了小红店。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快手的小黄车和抖音的购物车。
直到今天,社交电商仍在蓬勃发展中,2019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了5000万人,通过社交电商购物的消费群体已过了5亿人,全年成交额预计将突破2万亿。
04
社交电商的风口要怎么抓?
当年,第一批跳上社交电商这辆车的人群,主要是在家带孩子的宝妈、退休在家的叔叔阿姨,以及在校大学生们,他们对行业并没有宏观的认知,技能知识也不全面,但他们的时间成本却非常低廉,反正试试也不花钱,那就试试呗,于是他们当中就有不少人抓到了这个风口。
这就好比是在火车站排队买票,开始大家都在一个窗口前排长队,这时新开了一个窗口,谁会毫不犹豫冲向新窗口呢?当然是原来排在队伍最后的人,因为他们的“放弃成本”最低。
到了今天,模式越来越成熟,奔向新窗口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红利期过了吗?
其实还没有,今天看到的一切都只是社交电商行业的马车状态,即使其中的某一些已经跑得很快了,看起来很大了,但也只是马车而已,还没有变成汽车。传统贸易活动中出现过的一切商业模式,都会在社交电商的新环境当中重来一遍,原先的商业逻辑都会被社交工具和社交关系重组和迭代。
在这种情况下要早早奔向新窗口,需要用新知识武装自己,一定尽快进入社交电商,未来所有的生意都值得用社群运营重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