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1、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感悟: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如果我们教师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如果我们教师雕刻刀不能唤醒学生的内心,很多鲜活的灵魂将会被雕刻变得麻木甚至被“刻死”。因此,教师的唤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种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自我觉知与自我唤醒的觉悟与力量。

2、教育虽然是与灵魂有关,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然而,它并不是通过雕刻来唤醒灵魂,而是以唤醒的方式完成对灵魂的雕刻。

3、教育所应做和能做的,就是激活早已潜藏于灵魂中的能力,把他们变成生活生长和创造的力量。

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4、如果说医生治疗室里散发的是药品的气息,牧师祈祷室里洋溢的是圣洁的气息,军人战场上充斥的是死亡的气息,那么教师教室里弥漫的是生长的气息。

5、教育的使命,是对人的生长之谜的破解和勘测。教育的力量,就是促进人的生命生长的力量。教育中的不安和动荡,究其原因,是生命生长造成的不安和动荡。

6、教育最终实现的不是与生命握手,而是对生命的告别——对以往旧生命的告别,走向新生命。生命的延续,不仅仅延续生命特征,持续的还有生长的可能。

7、生长既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8、并非做教育的人,就必然具有教育的眼光。

9、世界上有三种教师:急匆匆而失去耐心的老师;慢悠悠但可能错过生长时机地教师;不紧不慢间把握了生命生长节律的教师。

10、教育是源于生活的,不是因为理论告诉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我们才开始教育。而是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教育来解决,我们才开始教育。

11、教育是一项静悄悄的事业:静悄悄的校园、静悄悄的课堂、静悄悄的生长。

12、今天的中国学校,已经过于热闹忙碌,稍有所得,就忙于展现;稍有亮点,就忙于宣传;稍有成绩,就忙于登报。

13、学生的生命实际上成了完成各种展示、检查和评比地工具,变成了教育者和领导者自身形象的宣传、利益共享、荣誉获取和地位提升的工具。

14、教育的本质是孤寂的。一颗贪图热闹的心灵,收获的依然是灾难后的荒凉。

摘自李政涛:《教育常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