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代码:
cd 命令是切换到 Code 目录下方,紧接着输入 touch hello_shiyanlou.c 创建名为 hello_shiyanl
ou.c 文件。此时,在文件浏览器中打开 Code 文件夹就可以看到相应文件
在gedit编辑器内创建文件
gedit hello_shiyanlou.c 命令执行时在 Xfce 终端 会输出一些警告信息,可以忽略,不影响继续实验。
在 gedit 里面键入以下 C 语言代码。
接下来,回到 Xfce 终端,同样在 Code 路径下方输入命令:
同样需要在 /home/shiyanlou/Code/ 路径下,我们在 Xfce 终端执行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打印输出结尾多一个 % ,这是由于蓝桥云课的环境使用的是 zsh Linux Shell,zsh 会自动在输出的后面增加这个 %。
重要快捷键
Tab
,使用Tab键来进行命令补全,Tab键一般是在字母Q旁边,这个技巧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你忘记某个命令的全称时可以只输入它的开头的一部分,然后按下Tab键就可以得到提示或者帮助完成:当然不止补全命令,补全目录、补全命令参数都是没问题的:
Ctrl+c
当你在 Linux 命令行中无意输入了一个不知道的命令,或者错误地使用了一个命令,导致在终端里出现了你无法预料的情况,比如,屏幕上只有光标在闪烁却无法继续输入命令,或者不停地输出一大堆你不想要的结果。你想要立即停止并恢复到你可控的状态,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你就可以使用Ctrl+c键来强行终止当前程序(你可以放心它并不会使终端退出)
按键作用按键作用
Ctrl+d 键盘输入结束或退出终端
Ctrl+s 暂停当前程序,暂停后按下任意键恢复运行
Ctrl+z 将当前程序放到后台运行,恢复到前台为命令fg
Ctrl+a 将光标移至输入行头,相当于Home键
Ctrl+e 将光标移至输入行末,相当于End键
Ctrl+k 删除从光标所在位置到行末
Alt+Backspace 向前删除一个单词
Shift+PgUp 将终端显示向上滚动
Shift+PgDn 将终端显示向下滚动
2) 学会利用历史输入命令 :可以使用键盘上的方向上键↑,恢复你之前输入过的命令,你一试便知。
3) 学会使用通配符
通配符是一种特殊语句,主要有星号(*)和问号(?),用来对字符串进行模糊匹配(比如文件名、参数名)。当查找文件夹时,可以使用它来代替一个或多个真正字符;当不知道真正字符或者懒得输入完整名字时,常常使用通配符代替一个或多个真正字符。
终端里面输入的通配符是由 Shell 处理的,不是由所涉及的命令语句处理的,它只会出现在命令的“参数值”里(它不能出现在命令名称里, 命令不记得,那就用Tab补全)。当 Shell 在“参数值”中遇到了通配符时,Shell 会将其当作路径或文件名在磁盘上搜寻可能的匹配:若符合要求的匹配存在,则进行代换(路径扩展);否则就将该通配符作为一个普通字符传递给“命令”,然后再由命令进行处理。总之,通配符实际上就是一种 Shell 实现的路径扩展功能。在通配符被处理后, Shell 会先完成该命令的重组,然后继续处理重组后的命令,直至执行该命令。
然后使用 touch 命令创建 2 个文件,后缀都为 txt:
现在你想在一大堆文件中找到这两个文件,就可以使用通配符:
在创建文件的时候,如果需要一次性创建多个文件,比如:“love_1_linux.txt,love_2_linux.txt,... love_10_linux.txt”。在 Linux 中十分方便:
Shell 常用通配符:
字符含义
* 匹配 0 或多个字符
? 匹配任意一个字符
[list] 匹配 list 中的任意单一字符
[^list] 匹配 除 list 中的任意单一字符以外的字符
[c1-c2] 匹配 c1-c2 中的任意单一字符 如:[0-9][a-z]
{string1,string2,...} 匹配 string1 或 string2 (或更多)其一字符串
{c1..c2} 匹配 c1-c2 中全部字符 如{1..10}
man 帮助在 Linux 环境中,如果你遇到困难,可以使用man命令,Manual pages 是 UNIX 或类 UNIX 操作系统中在线软件文档的一种普遍的形式, 内容包括计算机程序(包括库和系统调用)、正式的标准和惯例,甚至是抽象的概念。用户可以通过执行man命令调用手册页。
你可以使用如下方式来获得某个命令的说明和使用方式的详细介绍:
比如你想查看 man 命令本身的使用方式,你可以输入:
通常情况下,man 手册里面的内容都是英文的,这就要求你有一定的英文基础。man 手册的内容很多,涉及了 Linux 使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查找,man 手册被进行了分册(分区段)处理,在 Research UNIX、BSD、OS X 和 Linux 中,手册通常被分为 8 个区段,安排如下区段说明
1 一般命令
2 系统调用
3 库函数,涵盖了 C 标准函数库
4 特殊文件(通常是/dev 中的设备)和驱动程序
5 文件格式和约定
6 游戏和屏保
7 杂项
8 系统管理命令和守护进程
要查看相应区段的内容,就在 man 后面加上相应区段的数字即可,如
通常 man 手册中的内容很多,你可能不太容易找到你想要的结果,不过幸运的是你可以在 man 中使用搜索/<你要搜索的关键字>,查找完毕后你可以使用n键切换到下一个关键字所在处,shift+n为上一个关键字所在处。使用Space(空格键)翻页,Enter(回车键)向下滚动一行,或者使用k,j(vim 编辑器的移动键)进行向前向后滚动一行。按下h键为显示使用帮助(因为 man 使用 less 作为阅读器,实为less工具的帮助),按下q退出
想要获得更详细的帮助,你还可以使用info命令,不过通常使用man就足够了。如果你知道某个命令的作用,只是想快速查看一些它的某个具体参数的作用,那么你可以使用--help参数,大部分命令都会带有这个参数,如
本课程会在每一节实验结束部分介绍一个有趣的 Linux 命令,这一节介绍一个可以输出图形字符的命令banner,先看效果
先使用如下命令安装:
或者你觉得这字体不好看,那么你还可以使用默认已经安装的一个命令printerbanner:
查看用户
输出的第一列表示打开当前伪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名(要查看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去掉空格直接使用 whoami 即可),第二列的 pts/0 中 pts 表示伪终端,所谓伪是相对于 /dev/tty 设备而言的,还记得上一节讲终端时的那七个使用 [Ctrl]+[Alt]+[F1]~[F7] 进行切换的 /dev/tty 设备么,这是“真终端”,伪终端就是当你在图形用户界面使用 /dev/tty7 时每打开一个终端就会产生一个伪终端,pts/0 后面那个数字就表示打开的伪终端序号,你可以尝试再打开一个终端,然后在里面输入 who am i,看第二列是不是就变成 pts/1 了,第三列则表示当前伪终端的启动时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环境中 who am i 和 who mom likes 命令不会输出任何内容,这是因为当前使用的 Shell 不是登录式 Shell(login shell),没有用户与 who 的 stdin 相关联,因此不会输出任何内容。登录 Shell 是指用户使用自己的 user ID 登录交互式 shell 的第一个进程,判断是不是登录 Shell 可以执行 echo $0 命令,如果返回 zsh、/bin/zsh、/bin/bash 这种格式,说明是非登录式 Shell(non-login shell);如果返回 -zsh、-bash 则说明是登录式 Shell,这时你执行 who am i 就会有输出。
例如我在本地的 Ubuntu 系统上输入这个命令就不会有提示。
此时我们只需要打开一个新的 Shell 终端例如 Tmux,或者通过 ssh 登录到本机,再在新的终端里执行命令即可。
who 命令其它常用参数
参数说明
-a打印能打印的全部
-d打印死掉的进程
-m同am i,mom likes
-q打印当前登录用户数及用户名
-u打印当前登录用户登录信息
-r打印运行等级
在 Linux 里面每个用户都有o一个归属(用户组),用户组简单地理解就是一组用户的集合,它们共享一些资源和权限,同时拥有私有资源,就跟家的形式差不多,你的兄弟姐妹(不同的用户)属于同一个家(用户组),你们可以共同拥有这个家(共享资源),爸妈对待你们都一样(共享权限),你偶尔写写日记,其他人未经允许不能查看(私有资源和权限)。当然一个用户是可以属于多个用户组的,正如你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学校或公司。
方法一:使用 groups 命令
默认情况下在 sudo 用户组里的可以使用 sudo 命令获得 root 权限。shiyanlou 用户也可以使用 sudo 命令,为什么这里没有显示在 sudo 用户组里呢?可以查看下 /etc/sudoers.d/shiyanlou 文件,我们在 /etc/sudoers.d 目录下创建了这个文件,从而给 shiyanlou 用户赋予了 sudo 权限:
在我们的命令提示没权限,可以在命令前加sudo获得root的最高权限,如sudo cat /etc/sudoers.d/shiyanlou,就可以查看
这里 cat 命令用于读取指定文件的内容并打印到终端输出,后面会详细讲它的使用。 | sort 表示将读取的文本进行一个字典排序再输出,然后你将看到如下一堆输出,你可以在最下面看到 shiyanlou 的用户组信息:没找到?没关系,你可以使用 grep 命令过滤掉一些你不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