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我说,如果你的内心还有一团闪闪发光的东西,希望你能重新拾起那份最初的梦想。
梦想总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年轻气盛的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不羞不臊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而等到我们真的成长了经历了风风雨雨,反而变得羞于讨论梦想。于是大多数的我们选择认命,我们告诉自己:你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放弃治疗吧。
无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总有那么几个夜晚,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们会觉得孤单、觉得疲惫,觉得为什么辛苦了这么久、付出了这么多,却没有人来捧场?没有掌声,也没有喝彩,只有被淹没在人群里的背影。我们还是那个平凡的自己,还是那个遇到困难只会逃避的自己。我们甚至不敢打开灯,怕只能和自己的影子聊天,怕他人看到我们脸上的泪水。
以前总听人说,我们要感谢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一夜长大。但在真正被伤害并懂得宽容后,才逐渐明白,能让我们成长的只有我们自己,陪伴我们最久的也是我们自己。
看过一则小漫画,小孩在玩跳绳,中间不断的有小孩参与进来,也有着一些小孩的挥手道别,到最后,只剩下小孩子一人。这就跟我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一样,在我们选择的这条路上,本有着一群小伙伴与我们一同前行,然而,当我们走到一半的时候,却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人。我困惑自己是否还要继续走下去,纠结着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是要掉头往回走还是继续向前?前方也许有着一番美景,也许等待我的是万丈深渊。纠结着纠结着,我们还是选择了与多数人一样的选择,我们也慢慢的很少讨论梦想,似乎我们的梦想被狗吃了一样。
最近听到了一个触动很深的故事:
一位英国留学的90后女孩开了一家猫咪咖啡馆,她的咖啡馆有大牌的歌手去拍mv,BBC拍摄电视会去取景。
她说英国是一个谁都可以谈梦想的国家,一个公司白领可以坐在马路边和流浪汉聊人生聊理想。在搬家到富人区的路上,当司机知道她是租房时问她:“你希望有一天在这里买房吗?”她回答当然想。司机很激昂地告诉她:“你一定有能力做到的!”
她的咖啡馆有两个特别的员工,一个是出过专辑的歌手在做服务生,并且认为做服务生是他现阶段最想做的事情,那并不影响他其他的梦想存在。还有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会在网上卖自己设计的饰品、小件,每周也会抽三到五天的时间来咖啡馆打工。
突然间发现在国内很多人羞于谈梦想甚至是不敢谈梦想的时候,国外是人人都在追梦,有大大小小的梦想去完成,有多重的身份去体验人生。
他们会觉得不用害怕失败,年轻的时候,就要多去闯荡、多摔跤,这样年老的时候才会有回忆、有经历和身边的人分享,证明我真真正正地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他们时刻把“梦想”二字放在心头并贯彻于行动。
他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也会给自己一个刻骨铭心的理由支撑下去。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商业畅销书《从0到1》中有一段话:“有时你不得不投入战斗。需要的时候,你不仅要战斗,还必须得赢,没有中间选择。要么和风细雨润无声,要么暴风骤雨速战速决”是的,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泯于众人,而不是任由自己在尘世中浮沉,却始终没有把自己的梦想拾起来。
谁的成功不是熬过无数个不被看好、独自前行的夜晚,谁的梦想不是在一次次想放下之后,又一次次的拾起来。
我们有着一个最初的梦想,他是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理由,因为自己也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世界在悄然的改变着,一些人早已变得面目可憎,他们在无情的扼杀着他人的梦想,在一次次的嘲笑着,他们不屑,在踩低他人的梦想,以此证明自己的优越感。他们自己实现不了的,会选择强加于他人,也会选择毁灭掉,扭曲的心理,变态的想法,早已让他这个人失去了做为一个人最该有的东西。看了那么多关于梦想的电影,看了那么多关于追逐梦想的书籍,我们也都明白最后能实现梦想也只有少数人,然而,明白归明白,我还是想要成为那少数人之一。即使这世界在如何丑陋,我也不该忘记自己的初心,我想要的,我努力的,我选择的,我都要守护好。
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寒风中迟迟不来的公交、饥饿时迟迟不上的菜、年华正好却迟迟不到的另一半,与其骂司机是不是死在路上了,不如戴上耳机听首歌;与其骂厨师是不是死在厨房了,不如讲个笑话、聊聊八卦;与其寻找艳遇、处处留情,不如我自安好、良人必来。
沿途的美景虽然好,但是偶尔,也请你回头,给身后的那个自己招个手,并给自己一个灿烂的微笑,告诉自己说,我真的很好,要坚持呀。
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一次等于没有,可是一次生命总比没有要好。而好歹我们来世上走一遭,总可以在墓碑上留点什么。
我们耗尽前半生去追赶下一站的风景,所以总是看不到,身后的那个人,用尽后半生的时间,只为了追逐一个你。我追逐着梦想,而他同样也在看着我。就算没有看尽世间的繁华也没关系,有梦想陪伴的岁月,已经是最妥帖的良辰美景。
梦想对我说:我想再陪你一段,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勇敢,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一直到故事说完。
而我想说:谢谢你陪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