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丨种种离奇背后,是拨开岁月最真实的人性。

《霍乱时期的爱情》

        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作品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该书曾被评为“一部充满哭泣、叹息、渴望、挫折、不幸和欢乐的爱情教科书”。

      这部教科书显然描述的是爱情,但我认为,马尔克斯更多地想展现的其实是人生。这部作品并不局限于狭义的男女层面的爱情描写,还凝聚了作家对爱情主题的深思,通过探析爱情主题来揭示小说爱情主题下所包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在创作上,马尔克斯有意的在爱情主题下插入生命的时间维度。小说开头的人物阿莫尔想通过自杀来抵抗生理机能的老化,他认为衰老是一种不体面的姿态,应当及时制止;阿里萨希望通过时间来寻回早逝的爱情,他想等,等着时间率先杀死乌尔比诺,那个与自己心中的花冠女神生儿育女,携手走过半生的人。

    在这本书之前,我读过很多爱情小说,也看过无数爱情电影,更多是过程艰辛但结局团圆,最后基本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爱在瘟疫蔓延时》中的爱情不是这样的,或者说马尔克斯根本就不是为了表达爱情的浪漫,而是将爱情放在人的一生当中,让其慢慢流转,既展现了爱情的方方面面,也展现了生命的变幻无常。那个一向被视作不近女色的阿莫尔,有一个与他相恋二十多年的隐秘爱人;早期被视作金童玉女的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也遭遇了婆媳关系,饮食问题,生活习惯以及最糟糕的事情——乌尔比诺的出轨;尽管阿里萨对那段纯真干净的恋情难忘,但他在五十多年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仍极力寻欢作乐,不断的与六百多名女性厮混。这是马尔克斯在书中展现的爱情的真实,多种多样,无穷无尽,他打破了常规的写法,但是确确实实落在了真实的生活当中。如果说伟大的文学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那就是它们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的当下共鸣。

        在看一些别人的书评时,我发现很多人其实都持有费尔明娜在年轻时并不是真正喜欢阿里萨的这种观点,他们的纠缠源于费尔明娜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有趣的地方,费尔明娜在答应阿里萨的求婚时,她的回应是一种十分俏皮的,尽显小女儿心态的语气“好吧,我同意结婚,只要您保证不逼我吃茄子”。而在答应乌尔比诺的追求时,却是这么说“可以,大夫,你去跟我父亲谈吧。”这其中的区别,十分耐人寻味。


结语:  无论是《百年孤独》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在马尔克斯笔下,光怪陆离的背后都是生活本真。在这部小说的最后,阿里萨带着费尔明娜在船上飘荡,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后,阿里萨说出了那句爱情的最高承诺“永生永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