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没有鲜花,没有钻戒,也没有誓言,但牵了手那就是一辈子,一生也只够爱那么一个人。周恩来与邓颖超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是我们敬爱的总理,一个是为共产事业奉献自己的共产党员,但你们有没有听过他们的爱情故事呢?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周恩来从日本留学归来,而邓颖超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为了斗争,周恩来、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二十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觉悟》。在这场运动中,他们把心都放在如何解救国家上,而且由于封建思想的残留,他们以身作则,克制自己的感情,所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情牵扯。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等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前往巴黎去求索救国真理。而邓颖超则当了一名教员,他们相隔万里,但一直未曾断了联系,靠着书信,他们交流着想法,理解着彼此,互相支持着。
直到1922年底他拖人给已转到天津教书的邓颖超带去了一张附有题诗的贺年片,其上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而在上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也是在这时,他们终于定情了,凭借着一封封的书信。
1924年7月,周恩来回国,而邓颖超当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虽然已经定情,但周恩来归国后近一年,却不曾有机会同邓颖超见上一面,他们都太忙了,忙于国家,忙于人民,所以甘愿抛舍自己的感情,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精神,舍小家为大家。
1925年1月,高君宇受周恩来之托,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车,去看望邓颖超,并带给了她一封信,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而同年他们终于在广东结婚了。
邓颖超曾说,他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因为信里谈的往往是革命,是给对方的勉励。他们的爱源于革命,周恩来总理需要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工作,能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的伴侣,而恰好邓颖超也是如此。他们一路相互扶持,靠着共同的信念,坚定的走完这一生。其实他们并不是一见钟情,反而是在相处中沉淀将爱沉淀,所以时过境迁后,这份爱依然存在,甚至使后人感叹。
周恩来总理日夜为革命事业奔波,而邓颖超也是十分理解,体贴的用小纸条提醒他需要注意的事情。可惜的是,周恩来和邓颖超没有生育,因为10月6日,周恩来率领国民革命军东征,就在这时,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左思右想,她放弃了自己做母亲的机会,将孩子打掉了。周恩来知道后大发雷霆,责怪她一意孤行,但最后也只剩满满的无奈。
本以为以后还能做母亲,但第二次怀孕,她竟因难产而死里逃生,并且从此失掉了做母亲的机会。不过周恩来从来没有因此而埋怨过邓颖超,也没有去找别的女人。这是很难得的地方,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固然重要,但你胜过万事万物。没有自己的孩子,他们却收养了不少烈士遗孤,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周爸爸”、“邓妈妈”。
一本正经的情话才最动人,周恩来与邓颖超平时来往的信件便是如此,其中最动人的一句是。“我从来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因为你,我相信有来生 ”,爱情不是全部,但它会让人做出改变,周恩来总理一生坚守革命,坚定的相信唯物主义,而为了有一个期许,下辈子还能遇到邓颖超,他选择相信一次来生。这样的爱情真的让人羡慕,反观如今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曾与不同的人许来生,爱情变成了奢侈品,可望不可即。
他们的爱情绵延了半个世纪,从未被时间打败,即使死亡来临,他们依然守护着彼此,我不知道有没有来生,但如果有,我希望他们还能在一起,永永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