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省煤955万吨!疆电外送“主动脉”守护华中万家灯火

截至2025年9月8日,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的首条特高压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5年度累计外送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315.6亿千瓦时,日均送电1.3亿千瓦时。

这条西起新疆哈密天山换流站、东至河南郑州中州换流站的“能源纽带”,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四省(区),全长2192公里。

自投运以来,工程总送电量已达4344.49亿千瓦时,连续六年保持年送电量超400亿千瓦时。

2192公里的哈郑直流特高压工程,正将新疆的风、光、火电资源以每秒数千公里的速度输送至华中地区,成为连接西部能源基地与中部负荷中心的“电力丝绸之路”。


01 十年外送之路

哈郑直流作为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14年正式投运,开启了大规模“疆电外送”的序幕。

这条工程连接西部能源基地和中部地区,被喻为“电力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将西北地区丰富的大型风、光、火电资源打捆输送至华中地区。

从哈密天山换流站出发,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到达郑州中州换流站。

电力输送速度惊人——大约只需7毫秒,郑州就能用上来自新疆的电力。

经过十年发展,新疆已建成“两交两直”4条外送通道,疆电外送能力达2500万千瓦。

外送范围从最初的7个省区市扩展到20个省区市,外送电量从2010年的3亿千瓦时扩大至2023年的1262亿千瓦时。

 

02 经济生态双收益

哈郑直流输送的315.6亿千瓦时电量,既是一笔可观的经济账,也是一笔绿色生态账。

换算成标准煤消耗量约955万吨,这些煤炭需要22万节火车车厢才能运完。

如今,河南每10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来自新疆,新疆的风、光、火电资源通过这条能源纽带源源不断输送至华中,为当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提供稳定电力支撑。

在绿色效益方面,新疆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显著提高。2025年一季度,新疆新能源外送电量达到79亿千瓦时,占到总外送电量的24%,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8万吨。

哈郑直流外送清洁能源占比超过40%,换流站设备的国产化率达80%以上,晶闸管、换流变压器等核心设备均为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

 

03 未来展望

新疆正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九大产业集群”,特别是聚焦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随着“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25年6月投运,以及第四通道(疆电南疆送电川渝工程)的推进,新疆外送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每年可输送360亿千瓦时电量至重庆,其中超过180亿千瓦时来自风力和光伏发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

第四通道电源项目总投资约718亿元,规划总装机近19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850万千瓦,配套火电装机396万千瓦,配置储能约500万千瓦时。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向川渝地区输送绿电占比超60%,晚高峰可提供500万千瓦可靠电力支撑。

 

哈郑直流作为“疆电外送”的首条特高压工程,至今已累计输送电量4344.49亿千瓦时,相当于河南省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95.56%。

这条横跨2192公里的“电力主动脉”不仅将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在全国电力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着战略作用。

随着哈密—重庆等新通道的建设和南疆第四通道的规划,新疆正从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升级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为中东部地区提供更坚实的能源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