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发布八周年新品手机小米 8 的同时,一并推出了透明背壳的小米 8 探索版,且配有 Face ID、压感屏幕指纹技术,希望凸显自家的科技实力。而透明外壳这个工业设计,也获得了很多科技爱好者的好感。
透明的工业设计语言,不是第一次运用在数码产品上。恰好在小米发布会的一周前,HTC 发布的旗舰机 U12+ 同样采用了半透明背壳,和小米 8 探索版较为接近。而去年上市的 LG Fx0 Firefox,更是整个背壳不作处理地换为了透明背壳。
无论外壳透明与否,零部件都摆在那里,但如果把他们暴露出来,除了能让外观显得更具科技感,还要承担破坏美感的风险——不是所有部件都合适暴露出来。LG Fx0 Firefox 就是一个反例。
这是日本运营商 au 和 Firefox OS 联合推出的手机,为了推广 Firefox OS、让人印象深刻,电池上还有 Firefox OS 的字样。但过份暴露零部件,让机身正面和侧面都部分都一眼看透、没有神秘,同时外壳塑料感变得很强,像是破损后没有维修。
透明不是目的,最终塑造出的整体印象才是。这几款手机能不能在科技届留下印象还要等时间的考验,而有一些产品是已经成功的。
Dyson 吸尘器是市面上的高端品牌,给人印象吸尘效果很强,跟他们透明外壳的设计有很大关系。Dyson 是第一个发明真空旋风分离式吸尘器的品牌,并配以透明外壳来体现这一点。
当时经过用户调研和收集零售商意见,表示透明的外壳并不会讨人喜欢,因为把脏东西暴露出来是不美观的,但最后依然坚持了透明的设计,他们认为让用户看到吸尘的过程,可以证明 Dyson 吸尘器的效率。而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决定无疑是成功的,甚至很多品牌纷纷仿效这个设计。
另一个例子就是 Apple 在 1998 年推出的台式电脑 iMac G3。
当时的台式电脑都是四四方方的塑料外壳,给人有距离感。而为了打破这点,iMac G3 用了半透明的背壳,并推出了五种糖果色,第一次把多彩的颜色带到台式电脑的工业设计上。iMac G3 跟以往笨重的电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下子让人觉得电脑也是很容易亲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