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即熟悉而又陌生国家。距离中国较近,一衣带水之隔。熟悉的是在历史上和中国又有过无数次的交集。日本的产品在中国有随处可见。若说陌生,闹市里可以见到欧美人、非洲人,但很少会遇到日本人。而媒体上的报道除了政治与历史上的其余的就很少了。
昨天看到软件上主推介绍日本的书籍,就买了。今天看的为蒋百里著的《日本人》。其早年曾先后在日本和德国留学,后又为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没有结束就离世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若和一个人那样有性格的话,是什么造就了她的性格呢?自然条件、历史事件、文化信仰等都对其有所影响。如樱花的花期非常短暂,只有匆匆的七到十天。盛开的时候也开始衰落了。作者说受印度的悲观主义影响,如形容一首诗中描写的那样“ 色香俱散……人世无常”。
中间透着直至今日还在影响日本的一个概念“物哀”。物哀为三层意思,第一层为万事万物都是鲜活的、具有情感的、有心的。“哀”是带着忧伤的感叹,万事万物在感叹什么呢?!短暂,易逝。第二层为“哀”,哀在这里凸显了它的本质,也凸显了它的美。樱花永不凋蔽,那就不美了。人在这里心灵也随之净化、升华、又有点淡淡的忧伤。第三层为万事万物虽有心,虽有灵。但它们不会表达出来,人感受到了这种万事万物的情感后帮它表达出来。(这段大意为本居宣长“物哀”之言论)
看完后也小小的感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