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培训第二天
第二天是按学科分开培训,我分到数学科培训。今天是全课程数学通识培训,一天下来有十来位老师的干货分享。我虽然是信息技术老师,但也收获良多。在此写好印象最深的三位老师的分享。
第一个是快接近退休年龄的杨玉翠老师,北京赫德学校中方校长(以下称杨校)。杨校提出全课程数学的三大特点是有用有趣的数学,多学科融合的自主学习数学,注重思维的数学。还提出六大课型,分别是目录课,单元开启课,自主研讨课,交流展示课,主题项目课,整理反思课。最大的感触是杨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我们能够从她的点滴分享中,感受到她对孩子们的爱。
其中,主题项目课“做一把独一无二的尺子“--认识厘米,分米真的很精彩。在课程项目启动之初,杨老师通过抓住生活中的案例,刚刚结束的运动会,跟学生比跳远,完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问题引导,让孩子们一步步研究,明白为什么有尺子,有统一的刻度。再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尺子。再如项目主题课“建一座城堡,认识立体图形”,让孩子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堡,还通过召开城堡发布会的形式,增强仪式感,也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识图寻宝”项目课则让孩子在奔跑中切身去感知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个知识点。所有的课程设计都体现全课程的数学的第一个特点,有用有趣!
还有一位老教师也是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就是杨洪芬老师(以下简称杨老师)分享的主题”玩着走过一年级”。杨老师分享完后问现场的老师们听完之后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感受,我第一反应就是感动。也正如海燕老师说的,做杨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在开学之初,当别的班级在布置作业,讲解班级守则时候,杨老师却组织她们班级的孩子买数学百宝箱,里面有各种玩具,教具。作用如下,1.无作业日的时候抽签玩(老师跟学生们约定每周三没有作业,于是这天就成了孩子们天天盼望的神圣日子)2.课堂小明星任意玩(鼓励课堂表现好的小朋友)3.周五黄金时间,合格的小朋友玩,4当然最重要的用作数学课的教具。
杨老师认为培养低段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和自信,让他始终保持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比学会某个知识点,获得某个高分数更重要!她确实这么认为,也确实做到了!她的课程设计也完全体现了全课程理念中的具身认知理论,因为她尽量让学生在她的课堂通过各种小游戏,活动而动起来,玩起来。在期末,还耗费心血办了一场盛大的亲子露营活动。学期结束每个小孩也都能收到她细心,用心点评的小卡片。
关于班级,课堂管理---实用,接地气
第三位老师是只有一年教学经历的老师,一个外表很阳光,很结实的男孩形象。但正如杨校开头介绍时所说,他年纪轻轻能够将他的班级管理的如此之好,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果然,他的分享是关于教学,班级管理的,对于我这个信息技术老师来说,简直是干货满满。因为机房里的纪律最难管了。
“先下手为强”。 第一天,第一节课,第一时间引入规则,但是很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讲解。(试想,刚上来就拿着大人们定的规则,条条框框去跟孩子们讲,孩子们听得懂吗?听得进去吗)这个老师也举了个例子,我觉得也很有必要记下来。就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小女孩,都会质问老师。比如去秋游我为什么要排队?那老师就跟她解释,排队是为了更有秩序。老师小时候也不喜欢排队(角色同化,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解释而不会排斥),但有一次差点被坏人拐跑了,所以大家站着一条线,老师就很方便找到每一位小孩了。
“一号坐姿”。 这位老师是军人家庭出身,所以也很看重坐姿,当然,这是给课堂加入一些“仪式感”。让课堂互动变的有趣,是快速拉回学生注意力的“密码”。形式很简单,就是老师喊“一号坐姿”的时候,学生迅速坐成约定的姿势,同时回应某句话(具体忘记了)。但是这个形式很值得借鉴。
“后手”。培养规则需要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在黄金时间(抓住氛围及时)加星,小贴画等。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与其比点明不正确的,还不如鼓励正确的。因为你点明不正确的时候,还同时提醒旁边的人,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违反规则的)
“有趣的鼓励方式”。鼓励不能重复单调,时间久了孩子都听腻了。所以需要不平常,不疏远的方式。这位老师借鉴国外体育教练的鼓励方式,通过类似击掌等方式,并且很注重细节,比如与学生同海拔(俯下身子或者单膝跪地),通过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情感。
“步调一致”。针对全班,采用相似的管理方法,保持规则的统一性。这里特别注意就是统一性,公平性。如果对某些孩子特殊化对待,那么这个规则就会失去效力了。还值得一提的是,还需要贯彻班级,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不要出现班主任的管理规则只在班主任课上有效,在数学课上就无效的情况)
“让孩子佩服你”。这是让一个孩子听话的最好方式了。老师需要随机应变。不能在某个时刻搭不上话或者暴跳如雷,这样反而让某些调皮孩子有了动力。可以了解学生的爱好,在孩子面前秀一波操作让他心服口服。
“跟家长的沟通”。如何让家长信任?内心有偏爱(人之常情),行为不偏心。细节!细节!细节!(比如跟家长反应孩子近况时,不能只有一些孩子很认真,不够自信等形容词,需要具体的案例,比如孩子在某个时刻具体表现怎样,这就需要老师平日的用心)。跟家长沟通时还要注意时效性。
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定是有一颗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心。校长的话来说,不热爱生活的人,很难做到热爱教育。不爱家人的人,很难做到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