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价值

已经不能清晰的记得是哪一年,手头突然就有了一本梁晓声的书,厚厚的一本,大概有有四五十万字合集的那种,长篇短幅具有。对于梁晓声我一无所知,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百无聊赖之时,顺手拿起来阅读,一开始漫不经心,不觉间甚为珍惜阅读他的每一个文字片段,觉得趣味满满与韵味十足,还有就是那种对文字恰如其分的组合让我甚感惬意与顺畅,同时也感觉到是我所不能企及的文化造诣。今天再次读到梁先生的《人世间》,多少有一种文字缝隙处模糊痕迹的奇怪熟悉感,尽管我早已完全忘记曾经读过他的那些书的任何一个文字内容,甚至不能记得作品的名字,哪怕我今天翻出来梁先生的所有作品名字,竟然也这找不到任何熟悉的影子。但一直以来,梁晓声这个名字我却从未忘记,而且还记得他是一个操纵文字得心应手的笔者,值得被记忆。有些记忆,也许正是为了忘记做着早期的准备。但不能说那个记忆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起码在那段岁月里给了我视觉冲击的精神震撼,曾经让我为之一颤,尽管早已忘记了为什么而颤抖,但那个颤抖依然清晰。今天,再次阅读梁先生的文字,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与亲切感,也许就是最好的曾经阅读证明的隐现。

我不好妄下结论评判一部作品的好与坏,但是我可以从中找到我所需要的好的一个方面内容,这对我来说,就是一部好的作品。《人世间》,一百一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对于时间受限的当下人来说,精心阅读确实是一个严酷的考验,好在,我可以断断续续的去阅读,当我兴冲冲合上书本的那一天,那一定是会让我无比开心的一天。

历经岁月对我的严格考量,对于阅读内容已经不会太过挑剔了,但对文字含金量的要求却是有着特殊的潜在需求。每一个卓越的文学家都是情感极为深沉且真切的文字画面化的描述者,梁先生也不例外。当代的文学家,路遥,陈忠实与梁先生,可排三甲。客观一点说,陈忠实也许更优,隐约记得,上一次的阅读失控还是阅读《白鹿原》时的通宵达旦,根本无法停下来。那种沉浸其中的幸福感觉,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而今,这部《人世间》是否有次功效,还有待我进一步验证。我想大概率也不会让我失望。起码目前看,已经多少有点让我着迷的感觉了。

这也是很久以来再一次阅读一部小说的尝试了,长久以来,我都是对小说这类书籍多少都会透漏着不屑的情绪,总觉得是胡编乱造的故事拼凑,长篇累牍的文字堆积,对这个世界以及对读者并没有什么太大都实际意义。但现在我突然不这么看了,现实的荒诞也许更离奇呢,更不合逻辑呢,更不具备仔细考量的标准呢。小说只是有选择性的尽量友好的描述这个世界以及模拟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并不是没有一丝根据的瞎写。对此时的认识,我甚至欣慰,小说,这种广为流传的文化载体,尽管讲的都是虚假的,可优质的小说又都时刻隐现着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换角度说,别人的哪怕最真实人生经历过程,在别人看来又何尝不是一部小说呢?这便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这世界哪有什么真事?过于较真的去区别对待,也许就会陷入另外一场虚幻的泥泞中。苏格拉底说,“不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人生”。但过分省察的人生是人所能忍受的吗?所以,一切人生都像小说一样,有的只是一个影子与一个画面,真实与否不重要,画面感要强一点清晰一点,起码看起来更真实,也许这才是世界需要我们存在的样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