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在我看到简书上这样的文章少之又少。现在文章题材的受众大部分是青年人,关注的点几乎是职场,挣钱,生活,感想之类的东西,所读的内容似乎趋向于找同感,找经验。不是说不好,只不过如果只读这样的东西很容易让精神泛化,得不到深层次的同感和不一样的感动。
这也并不是说非得是农村人物题材才配得上有深度,只是感觉这是其中一条捷径。如果一味想寻求深度,大可以读哲学,读国内外名著,可现在的我们读名著的决心变得越来越小,主要是没那么多时间,都要忙着工作学习和生活,闲下来的时光少之又少,能看书的时间更是珍贵,倒不如看些小人物的短篇事迹或传记来的快。
从受众来讲,是不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对于这种题材压根不感冒呢?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来自农村,对于老一辈的事迹也都曾耳濡目染过,单从历史层面来讲,都可以理解年代人物的欢喜悲哀。
从题材来说农村人物也不都是老一辈的人才可以写,农村的妇女儿童,少年,青年,农民,干部,学生都可以列在其中,也并非不能满足所有大众。
内容方面,题材就更广阔了,可以谈历史,谈现状,谈以后,谈发展,聊人物生平,聊真人真事,聊家庭关系等等。
......
分析下去觉得这种题材并非不可写,并非不可读,我打算根据现实给予的灵感去写,揣摩人物心理,坚持下去,虽然只开始了一点点。
欢迎大家给予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