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感
之前有段时间因为作者林奕含的缘故,把这本书推上了一定的高度。很少接触过“性侵”这个话题的书,上一次无意间看到的,大概是《追风筝的人》中的那些小碎片。大概是因为对这种题材真的是无感,所以当它大热的时候,并没有很想看的欲望。但是世间的很多事情从来都是难以捉摸的,无意间下载的一个app,无意间的最佳榜单,无意间的借阅。谈不上喜欢吧。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压抑,以至于看的那两天自己的精神状态都有点低迷。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水平。
第一次对“性侵”有了深刻的感触。第一次觉得,时间真是个“好东西”。从一开始的无措,到后来的麻木,看到房思琪对李国华说对不起的时候,看到房思琪觉得暗示自己爱李国华会好过点的时候,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悲哀,对人性的,以及对这个社会的。
对性的羞于启齿,似乎是每个中国人的通病,所以导致了那么多悲剧的上演。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它是神秘却诱人的存在,引无数人犯罪。在家庭教育中,关于性的教育总是缺席,但好像从没有人发现过这个问题,所以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却忘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生来就会的,而总有一些东西,刻骨铭心之后方能大彻大悟。这样的现状在纷杂的当下,大概就像是一个漏洞,等着人们去修补等着人们幡然醒悟,等着人们悔不当初。
深究起来,什么事情大抵都是有渊源的。回首过去的那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性似乎都是人类的禁忌,导致了即使是到了现在的我们,对性这种话题,仍然十分敏感。我们骨子里的保守,对性这一方面的忌惮,大概以及深入骨髓,难以改变。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正面的去看待它,也教导其他人正确的去对待。
其实,造成悲剧的,往往不会是只一个因素。而被性侵,却默不作声的,除了是我们内心为性划分出来的禁区之外,大概就是社会的大环境所造成的了。未被根除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尊师重道”的墨守陈规,都算是一些助力,使得事态更加扑朔迷离,最终受伤的,仍然的处于弱势的女方。仔细想想,我们能做的,实在是有限,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大概就是以后想好好教我身边所以女孩子,坦荡的授予她们关于性的知识,让她们知道哪些事不可为,最后的最后,就是希望她们好好保护自己。
中国人有种奇怪的心态,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大概就是人性可悲最好的诠释,殊不知,此刻未曾伸出援手的你,日后也将无人对你伸出援手。存一份真心,积一点口德,放他人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