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土话指斥自己看不入眼的人曰“宝货”,偶或以“耷拉苏”呼之,若面对的是两个人,即很自然地出语“一对耷拉苏”。其实,耷拉苏本为蒙语,指蹩脚酒的头曲,极其不好入口的臭麦烧。评弹与其他曲艺中,装疯卖傻的祝枝山总被善意地嘲讽为“耷拉苏”,因为祝高度近视,看物要眯着眼,故人们编了顺口溜嘲笑他:眯细眼,望太湖;白茫茫,啥都无。其实,明代才子的称号,祝枝山并非浪得,他自幼在外公的熏陶下,早成一代书家。后来,随着祝枝山步入官场,身居“通判”之职,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文以人贵,名因位重,原本造诣精深的翰墨作品,自然更加值钱;而朋友唐伯虎,尽管16岁中苏州府试第一,28岁中南直隶乡试第一,但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以致入狱,后终身游荡江湖,与科举功名断了缘份,唐在世时日,其画并不值钱。所以。决定篆刻书画等文物价值的,除了艺术本身,恐怕还跟文物创作者、持有者的身价有关。不过,由于祝枝山形象欠佳,在弹词戏文中,在后人的评说中,他经常是被奚落的对象。俗话“六指头帮忙,越帮越忙”,说的就是祝枝山,祝是个“六指头”,帮外公磨墨,砚中的墨汁时有被多余的第六指拨动而外溅的情况发生。唐伯虎也常跟祝枝山开玩笑,某日,绣娘的绣花钢针掉在地上,祝听了问道:“喔哟,掉了什么东西,声音这般清脆?”旁边的唐伯虎接话说:“掉的是一只金刚钻戒,祝兄快把它拾起来吧!”祝枝山俯身弯腰,地上乱摸,终于摸到了绣花针,可不慎扎了手指,渗出一滴殷红鲜血,无奈近视眼只依稀地看到模模糊糊的一点红,问道:“这小红点是啥玩意?”唐伯虎回说:“是钻戒上一颗红宝石。”“噢……哇呀!”未待应话,祝枝山只觉得手指一阵钻心的痛!“祝兄,不好,一点火星溅到你手上了!”绣花钢针如同烫手的山芋,被祝枝山甩出老远,“哈哈哈!”旁边的唐伯虎拍手跌足的,好一阵噱笑。此刻的唐祝,哪有江南才子的气度,简直是一对“耷拉苏”。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