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几个闺蜜相聚在一起聊天,谈及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各个都眉飞色舞,意犹未尽,一幕幕快乐的镜头,不时浮现于眼前,仿佛儿时的我们与现在近在咫尺。
七八十年代的我们没有多少玩具可玩,在我印象里没见过什么成品玩具,见过的也许就是熟悉的皮球。最现代的、甚至唯一见过的是城里表弟带来的仿真木头小手枪。而我们玩的最多的就是用纸折的一“手枪”,或者用纸折的纸包,或者是口袋里始终装的那几个圆圆的小石子。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喜欢玩抓石子。石子一共有七个。每到下课一群女生,就围在一起抓石子。七个石子抛出,立刻把手翻过,手背向上,五指做兰花状,接一个石子在手背上。如果接的多了,再翻手,接一个即可当贝子。玩的时候,先抛起贝子,要盯着空中的贝子,手赶快抓地上的一子就赶快接上贝子。一子一般都能抓成功,就放下一子抓二子。抓二子要看两个石子之间的距离,远了就要把贝子抛高一点,若近了,贝子就抛低一点。抓成功二子就抓三子,三子因为数量增多了,距离就很重要。贝子抛的高度决定于三个石子的距离,如果抛起贝子,手能抓到三子,就算胜了。可往往是看似简单的抓三个石子,可就抓不上,因为要手疾眼快,要准确无误,还要没有丝毫偏差地接住贝子。
后来,条件好一点的可以把吃了羊蹄、猪蹄的小骨头关节洗干净,晾干了,当抓七子玩。
那时的我们,不怕手被弄脏,因为到处都是土地,不论操场还是班级门口都是土场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起来。
还有打包游戏,用的也是旧书废纸撕成长方形,对折成长条长方形,两个长条长方形纸交叉放,中间重叠的部分成正方形,两边余下的部分余下的部分也成正方形,一共是四个。再把这四个小正方形对角折成三角形,依次将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向中间正方形压去,最后第四个角压到第一个角下面,这样一面如风车状的包面就形成了。另一面也是按同样的方法折好,一个自制打包就好了。规则就是看谁能把对方的纸包打翻,就可以赢来对方的纸包。所以那时候我们在衣服口袋里随身装的最多的就是纸包。课间玩的最嗨的也是随处可见的打纸包游戏。
这个游戏演变成后来男小朋友常玩的“炸板”游戏,所用的板都是现成的塑料圆板,上面多喷有奥特曼、或动漫角色图案。但现在这个游戏不见了,因为玩的板据说不卫生。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被电子游戏和成品玩具慢慢取代了。
小时候的我们,女生最爱玩的游戏当数编花篮。三个以上的人围在一起,小腿搭在一起,玩编花篮说儿歌。至今我还记得儿歌内容大概是这样:“编,编,编花篮,花篮底下有小孩,蹲下起不来,坐下起不来,编成花篮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随着儿歌的递进,围成圈的我们,脚搭在后面同学的腿弯上,以此类推,就成了一个圆圈。说着儿歌跳跃、蹲下、起来、单脚跳着转圈,看谁的脚掉不下来,就可继续玩。掉下来的就自动出圈,当成了旁观者。
还有那好玩的的站圈,一般是四到六人,分两对,在地上画几个圈,石头剪刀布,赢家守圈,输家攻圈。守圈的人要互相跑起来,在一分钟之内不跑出去就“死”了,若跑出去,在半道被攻圈的人拍死,就得有同伴来“救”。如果“救”不上,也被拍死,就变成攻圈的人,这样就要交换玩。
其实,这个游戏比的就是短跑速度。那时候的课间活动,老师们都在办公室,从来不管我们如何玩。而教室外面,大小学生们自由结对,玩什么游戏的都有,可谓热火朝天,沸腾十足。
上小学时我就喜欢玩这个游戏,因为我的短跑很厉害,也许与上学天天来回跑有关。
记得在五年级,有一天下课,我们几个女孩子又玩攻圈。我们一方守圈,所以跑的飞快,攻圈延伸到教室旁的沟渠另一边,要跑过去,必须跳过沟才能守住夺得的大圈。我跑的飞快,攻圈的女孩紧追不舍。我见机拔腿跳过渠沟,就在右脚落渠边时,脚下一滑,直愣愣给滑倒渠沟里,双手从手腕处折在沟底,一阵钻心的疼让我整个人都倒在渠沟里。小同伴见状,吓得不敢过来拍我。我也以为自己的手可能断了,半天起不来。还是另一个胆大的同伴跳到沟里扶起了我。赶紧摇动我的双手,我疼得呲牙咧嘴。同伴赶快摘下脖子里的纱巾,挽在我的脖子里当成“吊带”,又把我的双手放在纱巾“吊带”里,回教室“乖乖”坐下,还不能让老师知道。因为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连玩都不会,还受伤,以后下课别出去了。”这样会很惨的,因为剩下的事同学会罚你帮值日生做卫生的。由于这样不不成文的规定,所以那时候的我们在玩中受伤的极少。就是受伤了无非是些擦破皮之类的事,根本无人当回事,完全是“自愈式”成长。
我记得那次扭伤手腕回家也不敢给父母说是玩的时候崴了,就悄悄的坐在炕边,饭也没吃早早睡觉。就这样过了三天,手才不怎么疼了。要是在现在,那不知让老师要承担多大责任,什么拍片子、做CT、吊针消炎做理疗肯定一大堆。
那时候我们玩的游戏规则都是自己定的,似乎约定俗成,哪儿的孩子玩,都是一样的规则。
那时候,我们玩时,不需要老师陪着,自己就玩起来了。规则也不需要老师定,好像我们天生就知道那样的规则。因为小同学不会玩的,大同学就教会了。所以那些规则谁也不破坏,直到我小学毕业不再玩。
如今,回忆起儿时玩的那些民间游戏,仍然不减当年热情,仍然是意犹未尽。
最主要的是,那时候我们玩游戏不需要老师或成人给我们制定游戏规则,好像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只要在一起玩,就不自然的要遵循、遵守游戏规则。
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那时候我们玩的游戏,才是真正的自主游戏!
但在现实中却再也找不到那时的影子,这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终归有一些东西会被淘汰或取代。
然而,留在记忆中的东西,就成了一个时代特征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