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讲到,对于首次接触这本书的教育工作者而言,你将接触到的理念方法,其中很大一部分与你当前的所想所做是一致的。但是书中必然有些内容会让你去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一些备课、上课和评估有关的习惯。
自己读书的时候也确实如前言所讲,有时候觉得这些道理都懂,有时候却又一知半解。勾着人继续往下读。
书中绪论部分给到四个小例子,并向读者提问:关于理解,关于课程,关于设计,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个例子是高中资深语文老师觉得自己在小学时的课程理解能力低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第二个例子是一个以“苹果”为主题的活动,相当于我们现在做的任务单。第三个例子是一个数学题:没辆公共汽车嫩装36名士兵,运送1128名士兵需要多少辆公共汽车?几乎三分之一的学生答案是31余12。第四个例子是历史老师因为要应付考试采用快速推进的模式,取消了几个活动。
第一个个例子就是说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下即使是班上的好孩子他可能也不知道老师今天到底讲的重点是什么?要给我们传授什么知识?尽管他的成绩优异。第二个例子指活动导向的课程看似学生兴趣浓厚,办得热热闹闹但是关于学习的价值值得我们思考。第三个例子是练习中练习题脱离现实情境,让学生学完后没法用,也就没办法做到真正理解了。第四个案例说的就是一句话“教,考试,万事大吉”通盘讲授,不求学生理解。
这几个例子给我们举例说明了教学设计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而本书的精髓则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正真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所说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