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橙色中国---三位一体的大汉雄风
小武看着七彩中国列表,问道:“秦朝之后,下一个时代是橙色中国?”
八角捋须点头道:“不错,橙色中国包括西汉、东汉、三国到西晋为止。当然在这一段中,汉朝是最重要的,所以如今中国的最主要民族才是‘汉’族。”
图表7七彩中国-橙色阶段
小武奇怪道:“那为什么代表色是橙色呢?汉不是行火德么,难道不是红色?”
八角微笑道:“橙色近于红,但却是混合色。甭管别人怎么说,汉朝事实上是三教治国。道、法、儒三家的哲学,同时盛行于世,这是一种混合体制,故选橙色这种混合色来代表。”
“另外,橙色中国这一段历史的最重要人物是汉武帝刘彻。他统治的巨大成功,使得外族人不再称中国人为秦人、而改称汉人,并延续至今。”
小武诧异道:“汉武帝不是号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吗?怎么他不是儒教治国,而是三教治国?”
八角捋须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且听我一一道来。汉朝初年虽一统天下,但自从刘邦亲率的军队在白登山(在河北)被匈奴冒顿单于的大军围困脱险之后,深知实力不济,以后便一直休养生息,对外以隐忍为主。”
“此后汉朝长期对内清静无为、大搞自由经济;对外韬光养晦、以低调和亲为方略安抚匈奴。由于道家的国策大大有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几十年后就出现了‘文景之治’,国家终于从秦末汉初的烂摊子上恢复了过来。”
小武点头道:“所以对于汉朝来说,道家的理论功劳很大!”
八角捻须笑道:“道家不但有理论,还有一个长期坐镇的主持人。她是史上最重要的女人之一: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
“这位老年盲眼的太皇太后酷爱黄老学说、清净无为之道,是支持道家学说的关键人物。就连年轻时期的汉武帝刘彻匍一登位,刚想有所作为、按儒家思想改动朝纲,便被她锊夺了权力。刘彻不得不到上林苑去、整整当了6年的‘打猎天子’,直到窦漪房过世后才重新获得权力。”
小武惊道:“原来如此,看来这打猎6年也是刘彻成为伟人之前的重要磨炼了!事实上汉朝的那6年就等于没有皇帝,但似乎也对国家没有什么影响呀?如此看来,窦漪房太皇太后的确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女人之一、黄老治国的高手!”
八角点头笑道:“正是。所以汉初一直是道家当政。当然这并不是坏事,所以到了汉武帝成年时,才有了一个富强的汉朝、以及大规模用兵的基础。而另一方面,汉朝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秦朝,故天生就带有法家基因,所以也必然是法家治国。”
“秦末刘邦的军队率先攻入咸阳之后,未来的丞相萧何立即派人入库,完整地搬走了秦朝中央法院的所有法律文典。所以自汉朝统治伊始,所使用的法律几乎同秦朝一模一样,只有小处略作变动。秦朝既然是法家治国,汉朝自然也是。”
小武诧异道:“我听说,刘邦入咸阳之时不是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吗?大幅度舍弃了秦朝的苛刻法规呀!怎么还是全面继承了秦朝法律?”
八角哼了一声,道:“这又什么奇怪的?约法三章不过是战争时期的临时策略而已,等到了和平年代,如何还能这样?再说最初之时,刘邦家里不是还经常包庇逃犯吗?得了天下以后又怎会如此?此一时、彼一时也。”
小武犹豫道:“这倒也是。而且秦朝的法律系统既大且全,乃是无数法家人物的心血结晶,汉初又讲究清静无为,也不想去改,直接拿来用就好了。”
八角捋须微笑道:“由于萧何及继任者曹参都是秦朝官吏出身,故此法家印记深入骨髓。有一次,汉惠帝刚提出一个想法、打算对现行法律做些更动,相国曹参便问:‘陛下觉得我比萧何怎么样?’汉惠帝道:‘恐怕有所不如吧’。曹参又问:‘那陛下比高祖(刘邦)如何?’汉惠帝连忙道:‘那当然也是比不了的。’”
“于是曹参道:‘既然你我二人比不了高祖和萧何,而现行的制度是他们二人定的,所以我们只要遵守就行了,何必乱改?否则必定吃力不讨好!’于是汉惠帝无奈放弃。”
小武笑道:“我明白了,这是‘萧规曹随’的故事。可见曹参代表了一种主流意见:法律制度是长期积累的结晶,没有很大的理由绝不可轻易乱改。而且就算从程序上讲,要改动汉法也不是皇帝拍一下脑袋就可以定下来的。”
八角点头笑道:“正是如此!而且相对于其它皇帝来说,汉武帝刘彻自小就是一个法律神童!从五岁开始,他舅舅田蚡就曾系统地向他教授汉法,以便让他能从汉景帝的多位皇子中脱颖而出。”
小武诧异道:“原来刘彻从小就在法律方面很突出?对了,我记得刘彻的母亲是汉景帝的王美人、后来升为了王皇后呀,怎么他舅舅却姓田?”
八角嘴角弯出一道弧线,道:“这却有个缘故。汉武帝的外祖母臧儿曾经改嫁,最初的老公姓王,一起生下了两个女儿,大的就是王娡(王美人)。然而见到老公没什么出息,臧儿后来又改嫁到了田家,所以王美人就有了姓田的弟弟。”
小武讶道:“汉武帝的外婆倒是很出位的、很敢于冒险的。”
八角微笑道:“有其母必有其女,王美人自然也有样学样。其实她嫁给汉景帝时也是二婚,之前她有个叫金王孙的老公,还生了个女儿(金俗)在民间。但后来丈母娘臧儿发现,姓金的女婿乃是假的王孙;而且这个‘骗子’不高不帅又不富(关键是不富),于是又将女儿夺回,再改嫁到宫里去了。”
小武乍舌道:“这个臧儿也真做的出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汉朝也真是够开放的,汉景帝居然是个二手车老司机!”
八角哈哈大笑道:“臧儿早先也是富贵出生,但是家族早已被抄家发配,自己也沦为了女佣。只是不甘心被命运所埋没,所以重回富贵便成了她这一脉女眷唯一的追求。”
说罢,八角大袖一挥,一张白纸飘飘摇摇而出;小武连忙上前接过,一瞅之下,正是臧儿亲属关系图。
图表8臧儿亲属关系图
看了一会儿,小武不禁叹道:“汉武帝这个外婆也太牛了,而她母亲王美人也同样牛,且很有社会经验,不然真不可能从那么艰难的宫廷斗争中后来居上。最终母以子贵,刘彻当上了皇帝,王娡也当上了太后。”
“不过真没想到,汉武帝刘彻在民间居然还有个名叫‘金俗’的同母异父姐姐!这要是放在别的朝代,像田蚡舅舅、金俗姐姐这样的亲戚,简直是皇帝家的丑闻啊,哪个皇帝肯认啊!”
八角嗤的一笑,道:“这也说明汉朝在思想上还是很开放的,并没有在伦理上拘泥不花。而这正是因为汉朝流行的是混合哲学,所以官民们心中的‘金科玉律’比较少。而汉武帝后来重用的人当中,小舅子、私生子等也很多,从不怕人议论。”
小武不禁一乐道:“你是指卫青、霍去病吧?”
八角微微一笑道:“汉武帝同他老爸汉景帝一样,并不怎么喜爱名门闺秀,倒是很宠爱一些在社会上混过的歌女,比如卫子夫、李夫人等都是。若这些歌女入宫之前就同别人生过孩子,那么汉武帝的下一代恐怕又要有一大堆‘社会亲戚’了。”
小武听了又是一乐,转念又奇道:“然则世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他不是自幼熟习法家学问的么?怎么又转到儒家去了?”
八角捻须点头道:“这是因为,当汉武帝意图变法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法家的弱点,就是过于强调‘臣权’,流程过于死板。如果变法的发起人是个大臣,皇帝发挥的空间就很小;不过汉武帝既然决定亲自披挂上阵,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小武眼睛睁大道:“什么不同玩法?”
八角微笑道:“自来雄主们都喜欢独裁等快速高效的运作模式,汉武帝很快就发现了最强调‘君权’的其实是儒家。于是他多次将一些儒家人物引入朝廷,以使自己权力得到加强。这其中最有名的人就是今文经学派的董仲舒,不但要求‘独尊儒术’,而且强调‘天人合一’,那么敬皇帝就如敬天一样神圣了。”
小武犹豫道:“今文经学派的儒家思想,其实是他们自己编造出来的,而不是从孔孟那里传来的,对吧?古文经学派才是正宗的儒家思想,对吧?但当时考古界才刚刚挖出了五经,古文经学研究还没成气候,所以不正宗的今文经学暂时有市场,但是这一派很快就会衰落了。”
八角抿嘴道:“你甭管今文经典是谁创造出来的,不论是董仲舒自己还是别人;也不要管这一派究竟能维持多久、是真儒还是假儒;反正这种思想当时很受汉武帝欢迎,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大力推行了‘儒家思想’。”
“与此相应的,汉武帝还首创了‘内阁’制度,这是一个大臣中的秘书小圈子。从此,绝大多数朝廷政策就在汉武帝同几个内阁秘书大臣的讨论中决定了,大多数官员都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
小武恍然大悟道:“这样一来,汉武帝的君权效率就太高了。如果大臣们想搞人浮于事的官僚主义,汉武帝的几个秘书直接就把事情给定了,完全跳过他们!”
八角点了点头,捻须笑道:“从汉武帝开始,儒家重新回到了历史高度。但你不要以为汉武帝会完全依赖儒家,其实‘独尊儒术’只不过是一个矫枉过正的口号而已。此前法家太强、儒家太弱,因此竭力去拔高儒家,最终也只能将儒家提到跟法家齐平的地位。”
“事实上,汉武帝不愿意给董仲舒‘国师’之位,而是赏了笔钱、打发他回山就已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说‘独尊儒术’是假,而‘外儒内法’是真!”
小武惊道:“外儒内法?”
八角微笑道:“或者叫‘阳儒阴法’。在汉武帝的心目中,儒法两家基本上是同等地位的。而到了后世,被称为匈奴终结者的汉宣帝、总结道:‘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此话即指儒法交替混用。”
“此外,汉朝的道家思想也一直存在着。汉武帝晚年决定暂停对匈奴用兵之后,又重新强调了休养生息的重要性。”
小武总结道:“所以说汉朝是道、法、儒三家合一,是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
八角翘起了大拇指,道:“不错,你终于明白了汉朝的混合思想理念,而这就是汉朝力量源泉的真正所在。由于思想无所束缚,什么学说有力量就用什么,还能交替使用,所以汉族大开大合,拓展能力极强,遥遥领先于外族。”
“你看看当时这些汉军使者们的‘外交名言’,摘录自从汉武帝到汉元帝连续四位皇帝在位的时期,完全可以证明这种思想优势。”
说着,八角大袖一挥,一张白纸便从袖筒中飘飘摇摇而出。小武接过了这张《汉朝外交名言摘录》,一读之下不由得大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