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梨司
最初萌生想去美国名校读书的想法,是在今年年初。
当时,我有幸去听了毕业于哈佛大学,目前自创公司担任CEO的汤玫捷的演讲。那场讲座给我启发很深,听后立即决定要赴美留学。当晚便抱着电脑查了一个通宵,最终确定了两所美国大学及其暑期课程项目(Summer Session,有学分,但不是本科也非研究生),开始了漫漫申请之路。
而就在一周前,我收到了全美排名第四,全世界排名第十的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到邮件的瞬间我欣喜若狂,当下抱着一旁毫不知情的老Y叫喊起来。这么多天的努力和等待终于在此刻有了美好的结果,我对着电脑傻笑了一整天。
回想申请这几个月,我收获良多,在此总结四点,与大家共勉。
01.做事必须有Plan B!
最初开始申请时,我的目标只有一所——斯坦福。
身边有些朋友劝我多尝试几所,以此增加录取几率。我虽觉得有些道理,但由于懒得重新准备论文(大多大学的essay/written response都是不同的),最终还是执着地决定只申斯坦福。
后来我妈不知从哪知道了这件事,当下给我打电话坚持要我申起码两所。我在数次反驳无效后只得又加了另一所自己比较喜欢的、排名也是全美第四的芝加哥大学。为此熬夜做研究,重新写了两千多词的英文论文,又费尽心思地找了几个老师和领导帮我写推荐信。
两所大学申请截止日期相差一个月,我先全力申请完斯坦福才将重心移到芝加哥大学上。斯坦福出结果前一晚,我幸福地梦见自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开启了美国留学之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二天醒来,我被斯坦福拒了,放进了候选名单,从此杳无音讯。
这时,我才开始感到无措,仿佛看到自己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坠向谷底,逐渐消逝。我如梦初醒,像疯子似的一所所大学官网来回翻,可惜所有项目申请已经截止。
在翻到第十二所时,电脑因没电自动关机。
我颓废地望着漆黑的电脑屏幕,心想,完了,谁让你没有后备计划,现在都废了。
颇为意外的是,两周后,我收到了Plan B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经历了失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我在看到心心念念的 “Congratulations!” 后激动地险些跌倒。
而我也清楚,若不是当初战胜懒癌多申了一所,名校留学的事情就彻底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因此,给每件事设定Plan B很重要。
你永远无法预测人生下一步会是怎样,但你可以尽力扩大自己抓住成功的机会。
给自己的选项越多,余地越大,也会越轻松。
02. 开始前,先看清楚要求!
我是一个做事比较想当然,不爱预先做调查列计划的人。因此在申请时,我只是大概知道要提交托福成绩、两封推荐信、在校成绩单,剩下的一律不知。
斯坦福的申请截止日期是三月底,我于三月九日考出了托福成绩,找老师完成了推荐信,在校办学籍要到了成绩单。至此,我以为我已经完成了全部的要求,于是快快活活地浪了几天。
十几天后想起要去官网转转,这时我才发现斯坦福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写作样本)。要不然提交五到二十页的小说、诗歌或剧本,要不然上传五页以上的社会学论文。
而我,悲哀地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
彼时距离截止日期仅剩十天,我在工作学习忙碌之余还要赶出一篇构思精良的英文小说,简直是极限挑战。于是只能通宵构思、写大纲、查词典,终于在八天后完成了一部长达八页的小说。
在申请芝加哥大学时也是如此,我在截止日期前六天上官网时才猛然发现成绩单需要快递到美国才算完成申请,这才着急地给校办和DHL打电话,最后近乎是赶着Deadline签收的文件。
这两件事,都差点导致我丧失这次申请的机会。
而这些情况,本都可以通过提前了解要求避免。
一定要在开始前明确要求,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和保障地完成每一件事,不让自己事后惋惜和后悔。
03. 发现优点,学会推销自己!
生活中比我优秀的人太多,甚至一抓一大把。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想被看惯了尖子生的美国名校录取完全是天方夜谭。
这个时候最需要学会的就是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再普通的人也一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相信,你就是你,独一无二。
尽管我可能没有像其他申请人那样华丽耀眼的荣誉,丰富有趣的活动经历,或是曲折跌宕的故事。但我有很强的适应力,交流能力和一颗为了自己兴趣爱好投入的心。
我在文书里提到自己在看完一部纪录片后对全球变暖产生兴趣,从而投入大量时间调查国内外青少年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联系美国视频制作方,最终自制了一部关于全球变暖的手绘动画,专门放给青少年看。
这段经历自然不能与获得国际竞赛大奖或是取得国家专利相媲美,但它也着实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探究钻研精神、对世界与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一件事的坚持与投入。这些便是属于我的优点,是我可以拿来宣传我自己的地方。
有时打动别人的不一定是你牛逼哄哄的简历,反而是你整个人所流露出来的精神和性格。
千万不要小看自己,如果连你都否定自己了,还能指望谁去肯定你呢?
04.有目标就要马上行动,不能拖!
我在今年很早的时候就决定要申请名校的暑期课程,可两份申请却都是在截止日期前一天才提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字——拖。
一月份嫌太早,二月份觉得依旧有充足的时间,等到三月份要截止了才急得跳脚。这种生活做事的方式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有,甚至绝大部分的人都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拖延症。
曾经我对于拖延这件事都是持无所谓的态度,直到此次申请,我才意识到早行动的重要性。
大学招生办浏览申请的顺序都是按照提交时间,所谓“先到先得”,用在这里正合适。一项课程最多不超过20人,而对于那些交的晚的人,即使你能力再强也只能放进几乎没有录取希望的候选列表(Waiting list)里。
所以拖的越晚,能被录取的几率就越小,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与此同时,开始的越早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整个流程,弥补与改进,取得更好的结果。
之前提到过,我是在斯坦福临近截止的前一晚开始的申请。当时觉得自己什么都准备齐了,无非就是填些信息和上传些资料,于是一直等到了晚上九点才新建申请表。
前面的信息都顺利填完,我在看到进度条中有一项之前官网未提到的Written Response时彻底懵了。仔细看了看概述,才明白这是斯坦福故意为之,为了保证这些内容皆为申请人自己填写,便事先不在官网上公布。
如果我之前就开始完善申请表,那么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回答这一部分的十三个问题。遗憾的是,我选择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除了当晚完成,我别无他法。
印象中我那天写到了凌晨三点多,困到眼皮打架、手指酸痛、脑袋昏昏沉沉。手一直在键盘上敲着字,我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提交了申请表,后来想想,若是不被拒绝才奇了怪了。但如果我不拖延,早些开始填表,结果是不是就大不相同了呢?
因此在这里,我很郑重地说一句——拖延是种病,得治。
别让拖延毁了你原本美好的人生,有了目标就要马上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