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漫话(36):段永平《投资就是用简单去理解复杂》

     

      ——作者:段永平


    【编者按】段永平,是与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一加、拼多多存在千丝万缕关联的人,而最让他为人称道的,是作为投资人通过投资网易、GE、苹果、腾讯等企业,获得超过当初做实业利润的巨额回报,成为中国著名“价值投资人”之一。由于40岁退居幕后,常年居住美国,一度被称为“中国最神秘富豪”。现将段永平的投资访谈分享如下:


      一、投资就是用简单去理解复杂

      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

      许多人很想做投资,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的比较快。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时间。

      投资和投机其实是很不同的游戏,但看起来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就是投资者,而赌客就是投机者一样。赌场之所以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赢钱的总是比较大声些。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可我真是能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啊。

      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有空还是多陪陪家人或打几场高尔夫吧。

      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在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的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所以,如果你马上投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

      我个人的理解是,缺什么,什么重要。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地方(公司)。我对所谓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无风险债券高。”一个人是否了解一个公司能否赚钱,和他的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学历高的人一般来说学习的能力会强些,但学校并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不过,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做财务分析等等,这些对了解投资目标会很有帮助。

      无论学历高低,一个人总会懂些什么,而你懂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让你发现机会。我自己抓住的机会也好像和学历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比如我们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我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我也曾试图告诉别人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又比如我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我从心底里认为GE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我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投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只有‘某种人’才可以投资”的定义。但适合投资的人的比例应该是很小的。可能是因为投资的原则太简单,而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吧。顺便说一句什么是简单的投资原则:“当你在买一只股票时,你就是在买这家公司!简单吗?难吗?”

      接下来,我想再简单地把自己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

      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一个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非常难。

      二、估值就是毛估

      在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关于估值的,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用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利润的真正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为什么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呢(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160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这个没道理。

      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者就算了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

      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伟大的公司市场往往不会给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就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

      无论什么时候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也会在亏钱时该卖的不卖),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以此作为你买的理由。

      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8-9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格在1块左右(相当于现在0.25元),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30-35元(现在价)左右。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其实中间也买卖过一些,但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卖的理由是需要换GE和Yahoo。我会一直保留一些网易的股票的。

      巴菲特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当然可能只有很少人能学会。事实上,我发现只有很少人会去真正认真地学,所以能学会的人很少,这就很容易理解了。

      巴菲特反对的和他做的衍生品,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自己用的很多金融衍生品,和巴菲特的用法一样,所以比较理解他说的是什么。很难一句话解释清楚,但可以用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很多人用衍生品就好像去赌场当赌客,希望能够快点赚钱。巴菲特用衍生品就好像在澳门开赌场,长期而言是稳赚的。不是每个人开赌场都能赚钱,但会开的人就行。也许赌场的例子不一定合适,但道理确实一样。

      三、别人恐惧的时候,自己要做到贪婪

      投机,我也不是没有过,但就是为了好玩,just for fun,只是玩玩而已。人家要跟我讨论股票,我都要跟人说清楚,是讨论投机还是投资?是for fun还是for money?如果是for fun,就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买你喜欢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会把房子卖了,扛着钱去拉斯维加斯。我曾经在邮轮上用两百块钱玩了三个晚上,赚了两千块钱。如果你作为投资的故事来讲,三天翻了十倍,这叫什么故事?但你敢拿几百万这么赌吗?不敢。所以投资是另外的讲法。

      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公司有一千多亿美元的市值,他们也才投了十来家公司。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地集中。

      一直说有机会在这里讲几个我自己的例子,但一直不知道该讲哪个好。这些年,我碰过的股票其实也不少了,有亏的,有赚的,就是没有一个从一开始我就100%觉得自己一定能赚大钱的。不管买哪个,都觉得心里多少有些不踏实,想来想去,觉得GE可能比较有本人特色。

      最早开始经营企业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可能是松下。后来慢慢对松下有些失望,尤其是去大阪拜访过松下总部以后,确实觉得松下有些问题,慢慢自己也就不太再提松下了。大概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应该是去松下之前),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希望能建立和加强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那时,我好像正在中欧读EMBA,同时还把中欧的一些课引进了公司内部。

      在那段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GE的上一个CEO韦尔奇写的自传。在那本书里,我看到了企业文化对建立好公司的强大作用,同时GE强大的企业文化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又读了韦尔奇写的书《赢》,更进一步了解到他们是怎么建立企业文化的。

      从那个时候起,我还花过不少时间去了解和思考GE。去想为什么GE会是一家百年老店?为什么GE的董事会总是能选个好CEO出来?为什么在世界500强里,有170多个CEO来自于GE等等。当时,我其实就注意过GE的股票,觉得GE当时的股价并不便宜(好像40左右),也就没再关心他的股价了。

      从2008年9月雷曼倒闭开始,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市场风声鹤唳。到11月时,我看到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越来越厉害,当时就想,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人们的“恐惧”要来了,也就是轮到我该“贪婪”的时候了。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只是觉得市场上到处都是便宜货,就是不知道哪个安全,好像每个都有很大的问题,每个公司都可能要完蛋一样。我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手里的所有资源调动起来,去抓住这一生难遇一次的机会。

      到2月时,GE已经向下破了10块。那时雷曼、AIG、Citigroup等很多和次贷有关的公司都已经破产或者到了破产的边缘。关于GE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在华尔街上很多人都说GE将会是下一个雷曼。

      我知道GE过去好的时候每股能有两块多钱利润,就算以后差一点,危机过去后怎么也会有个1.5块/股以上吧。如果我给他个12-15倍的PE,怎么着这也应该是20块以上的股票。所以,当股价到10块左右时,我开始着手买了一些,但还没有下大决心买。直到有一天当GE跌到9块左右时,我看到JeffImmelt的一个讲话。我忘了原话是怎么说的了,大致意思是,他认为GE的形象被破坏了,这都是他的错。GE将在未来几年调整其业务结构,让财务公司在整个公司中的比例降到30%以下。他还重申了GE整体是安全健康的等等。

      当时在有问题的所有公司中,好像我只见到GE出来承认错误并检讨对策,这大概就是企业文化不同的地方吧?GE是个巨大的公司,我也曾试图想看清楚GE到底都有哪些业务,也试图想分析清楚它所有的业务模式的优劣,但发现非常难。我能看到一些非常好的模式,同时也能看到一些不太好的模式。

      最后,让我下决心出重手的决定因素还是对GE企业文化的理解。我认为金融危机并不会摧毁GE强大的企业文化,GE的问题只是过去的一些策略错误造成的,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改正。伟大公司的错误往往就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想明白以后,事情就简单了。后面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忙着买GE,不停地想办法调集资源,从9块左右买到6块,再买到10块出头,好像到12-13块后还买了些(有些钱是后来从别的股票调过来的)。直到GE股价比Yahoo高以后才停了。当时,我曾经还动过用margin的念头,后来觉得不对的事不做,这个原则不能破,就算了。

      回头来看,去年我买的股票当中GE并不是涨幅最大的,但确实是我出手最重、获利最多且担心最少的股票,其中的原因只能说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了解最后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也许就是个运气?

      其实,当年我买万科和创维好像也有类似的感觉。创维和我们算是同行,他们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我们多少还是了解的。由于体制的因素,我个人一直认为创维是中国彩电行业里最健康的企业了。虽然当时出了些事,但公司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因此改变。我们买创维时,创维的市值好像还不到20亿(我不太记得了,也许是20亿出头的),我怎么想都觉得便宜,就买了。我们买到差一万股到5%的时候停的,因为再买就要公告了,所以很想在公告前和黄宏生沟通一下,怕人家以为我要去抢那一亩三分地,呵呵。结果当时由于不太方便,最后我们就没有再买。一直到前两个礼拜,我才和黄老板通了个电话,道个谢,问个好啥的。

      对创维而言,我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到底值多少钱的概念,对他们现在的业务情况了解的也不细,所以涨上来以后就一直在陆陆续续减持,现在可能还剩不到最高持有量的20%了。我觉得现在买的人可能比我更清楚创维的价值,后面的钱应该是他们才能赚到的。

      封仓10年是个很好的思路,选股时就该这么想。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持有苹果10年或以上。实际上,我买股票时还真没有想过要拿多少年。我一般会给我买的股票定个大概的价钱,比如买GE时,我就认为GE至少值20块,但我确实没想过多少年才会到。

      苹果所处的行业,确实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虽然我认为苹果在竞争中已经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我还是很关切哪些变化有可能会改变苹果的地位。如果非要我给苹果定个价的话,我大概认为苹果也许某天会到600块。

      理由是:以我的理解,苹果的盈利在两到三年内大概就可以达到每股40-50块/年(现在的盈利能力大概在每股25-6块/年),也就是说,苹果的盈利能力会在两三年内接近double一下,再加上那时每股现金100多块(现在大概每股60多),给他个600的价钱应该不算太过分吧?当然,苹果也是有可能掉回到100多块的,反正到时大家就知道了。

      今年的第一个投资的大决策,就是在一月二十一号买进了苹果,把去年赚的钱都放进去了。从很久以前,我就开始或多或少地关心苹果,但就是没认真分析过,大概是因为自己老是满仓的缘故。1.21由于股权到期日,要释放了不少资金出来,在压力下突然想明白了。

      买苹果的灵感,其实是来自博友的提问。记得前段时间,我在这儿用苹果举过一个什么叫股价便宜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苹果值5000亿的话,那3000亿就是便宜,虽然他曾经只有50亿的市值。其实我个人认为,苹果有可能会是地球上第一家年利润过500亿美金利润的公司(过多少不敢说)。也许苹果会是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美金的公司(这个取决于市场会有多疯狂)。

      说说我喜欢苹果的一些理由,这不是论文,想到就说,没有重点和先后次序:

      1.苹果的产品确实把用户体验或消费者导向做到极致了,对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超越甚至接近(对喜欢的用户而言)。

      2.苹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生意模式或者说护城河已经形成了(光软件一年都有几十亿的收入了)。

      3.苹果单一产品的模式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见到任天堂做到过(sony的游戏产品类似)。

      单一产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处:(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得更好。比较一下iphone系列和诺基亚系列(今年要推出40个品种)。苹果产品的单位开发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单个产品的开发费却是最高的。(2)材料成本低且质量好, 大规模带来的效益。苹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极致的,同样功能的硬件,恐怕没人能达到苹果的成本。(3)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这话到底有什么份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从任天堂那里学会的。那时,做游戏机的都喜欢做很多品种,最后下场都不太好。(4)苹果的营销也是做到极致了,连广告费都比同行低很多,卖的价钱却往往很好。

      4.苹果的产品处在一个巨大并还有巨大成长的市场里。智能手机市场有多大?你懂的!pad市场有多大?你也会懂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苹果现在其实还处在其成长的早期,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扣掉现金的话,苹果今年的PE只有12-13倍啊,明年可能要到10以下了。当然,以上我说的这些点,其中任何一点的改变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改变苹果,如果有苹果的股票的话,就要留心这些变化了。我想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不过,要认为苹果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自己也很遗憾“为什么以前一直没花功夫去想一想”。

      我认为Jobs如果真请长假的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苹果的业务不会有大影响。长期而言,没有jobs的苹果可能会慢慢变成和别的同行一样的公司。但苹果的平台已经搭好,就像当年三大战役已经打完一样,jobs在不在影响都不大了。

      Apple还有不少特别厉害的地方。比如:品种单一,所以效率高,质量一致性好,成本低,库存好管理等等。我从做小霸王时就追求品种单一,特别知道单一的好处和难度,这个行业里明白这一点并有意识去做的不多,我们现在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比较一下诺基亚,你就马上能明白品种单一的好处和难度了。诺基亚需要用很多品种才能做到消费者导向,而苹果用一个品种就做到了,这里面功夫差很多啊。

      做产品和市场,往往喜欢很多品种,好处是可以用于不同细分市场,用于上下夹攻对手的品种。坏处是搞一大堆库存,品质不好控制。单一品种需要很好的功力——把产品做到极致难啊。因为难,大部分人喜欢多品种。就跟投资一样,价值投资简单,但很不容易。做波动,往往很吸引人。

      苹果现在手里有600亿现金,去年4季度的盈利已经过60亿了。如果苹果达到500亿以上的年利润,5000亿以上的市值是非常合理的。一万亿只是一个说法,要看苹果后续的发展情况。

      我决定买苹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成长,有多大的空间可以成长,威胁都可能来自什么地方等等。我不去想他现在的股价和过去的股价,尽量用平常心去看这家企业。以我的观点看,苹果的年利润有一天达到800亿或更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觉得我买的价钱还很便宜。

      苹果的上升空间当然远不如当年的网易,可当年的网易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现在就算碰上了,对我的帮助也不大。苹果这样的公司难道还要去公司看?那能看到什么?我只是somehow突然想起来要认真看看苹果,以前老觉得Jobs个人太厉害了,是个报时人,后来突然想明白,其实现在他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至少在未来几年里。毕竟我们是同行,虽然差距还比较大,但有些东西容易搞懂一些。

      四、不本分的事不做

      巴菲特说过,他一生当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达到100%。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讲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目标会自己跳到眼前的。如果你只有一只股票,而且还是满仓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投资的东西的话,那下跌就和你无关了。

      没目标时钱在手里,好过乱投、亏钱。如果一有钱就乱投的话,早晚都会碰上个亏大钱的目标的。有合适的股票就买,没有就闲着,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看护得更好些。

      其实,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

      价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买不可。我的观点是只有价格不太合理的时候才是机会啊。有时候可能会等得很难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时候。巴菲特说过,最难的事是什么都不做。呵呵,他都觉得难,我们觉得难也就很正常了。

      买股票当然要做定量分析,不然怎么搞?比如一个公司有净资产100亿,每年能赚10亿,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大概就是你存X的钱能拿到10亿的利息(长期国债利息),再把x打6折。

      如果买200亿长期国债,收入有10个亿/年,我会花200亿去买个年利10亿的公司吗?国债是riskfree(无风险)的,所以买公司就要打折。越觉得没谱的,打折要越厉害,和我们平时的生意没区别。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margin of safety的来源吧。长期利率会变,我一般就固定用5%。

      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这未来的玩意有点模糊。通俗的讲,假设先不谈折现率。假设我确切的知道这个企业的未来。企业的价值=股东权益+未来20年净利润之和,然后再进行折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毛估估算下就行。这种算法其实把成长性也算在内了,如果你能看出其成长性的话(这部分有点难)。

      若买的公司PE是10倍,那么即使退市,每年都有10%的利润(没有计算公司的增长)。利润拿来分红也好,投资也好,比国债也高多了。这样分析对不对?问题是PE是历史数据。你如果相信它未来一定有10%,就可以。巴菲特买的高盛以及GE的可转换债券就是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

      我在投资里用定性分析确实比较多,这也是我和华尔街分析家们的区别。不然我怎么有机会啊,不能简单的单纯看数字,除非账面净现金多过股价了。PE=10,意味着要10年才能赚回股价。如果你想买的话,你必须认为10年内的平均年利润要达到或超过现在的年利润。在我眼里看来,盛大游戏好像有点强弩之末的感觉。

      我一般的目标是买我认为价值被低估50%或以上,价值应该是现在的净值加上未来利润总和的折现。

      老巴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

      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对投资,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你一定是认为你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20年,有这种想法后就容易判断很多。

      五、不懂不做。

      我始终没完全搞懂银行的业务风险到底在哪儿。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隔个十年八年就来一次大动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索罗斯的东西不好学,至少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很难学会。老巴的东西好学,懂的马上就懂了,不懂的,看看最上面那一句话。

      巴菲特有很多保险和金融的投资,我基本没有,因为我还不懂,总觉得不踏实。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关的公司,巴菲特没投过,因为他不懂。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航空公司还是不碰为好。航空公司的产品难以做到差异化,没办法赚到钱,长期来讲没投资价值。这是巴菲特教我的,省了我好多钱。

      便宜就买了。如果连老巴都不信,你还能信谁?对自己觉得真正了解的公司,很少细看报表,但了解以前会看(至少是应该看)。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

      我只是做我认为我能懂的东西(以为自己懂也不一定就真懂了),有些可能也许正好是大家说的所谓科技股吧。我分不清什么是科技股。任何人要买的话,必须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然你睡不好觉的。其实,当我说一只股票有投资价值时,最希望有人来挑战而不是跟进。我希望看到不同的观点。我投资不限于某个市场,主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机会能搞懂。

      如果A股有便宜而我又了解的股票的话,我也可以买。不过,现在我不太了解A股。要是很早你就明白巴菲特,你就已经发达了。如果你现在还不明白,你还会失去很多机会。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有一两个就够了。价值投资者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有人问过芒格,如何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点像我们说的平常心。问题是不用闲钱对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啊。我从来都是用闲钱的。老巴其实也是。至少你有用闲钱的态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会睡不着觉。

      我觉得对所谓价值投资者而言,其实没有那么考验。他们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

      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所谓本分,其实主要指的是价值观和能力范围。赚多少钱不是我决定的,是市场给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得好。身体好,会活的长,活的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

      关于市场:再说一遍,我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眼睛是盯着别人的。在价值投资者眼里,他们只看投资标的,不应该看别人。不过,作为投资人,我认为对宏观经济还是要了解的好,至少要懂一般的经济现象。

      六、宁要模糊的精确,也不要精确的模糊

      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基金都很难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主要是因为基金的结构造成的。由于基金往往是用年来衡量考核,投资人也往往是根据其上一年的业绩来决定是否投进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往往在最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很多基金却在市场上狂卖,因为股东们很恐慌,要赎回。而股价很高时,往往却有很多基金在狂买,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有很多股东愿意投钱进来。基金大部分是收年费的,有钱时总想干点啥,不然股东可能会有意见。

      不要想去赌场赢钱,但开个赌场赚钱还是可以的。我卖puts和他做的事情一样,投机是会上瘾的,不好改。这个是芒格说的。巴菲特早就不看图看K线了。看图看K线,很容易错失机会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巴菲特,不过大部分人都拒绝而已,唉。

      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改的。再说,这个做法也不一定就亏钱,亏的是机会成本,所以不容易明白。我见过做趋势很厉害的人,做了几十年,但依然还是“小资金”。如果用芒格的“逆向思维”想一下,你也许就会对“趋势”没那么感兴趣了。其实,投机比投资难学多了,但投机刺激好玩,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投机。

      我觉得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指数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失去平常心了。我觉得好的价值投资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结果往往是好的价值投资者,最后会战胜指数。在任何地方投资真的都一样的,你不认真了解你投的是什么,都会很麻烦。价值投资只管便宜与否,不管别人的想法,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别的不要太关心。希腊发生的事和大家有点八杆子打不着,是吧?

      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卖好。反正觉得不便宜时,就可以卖了。如果你的钱有更好的去处的话。顺便讲一句,我个人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没有褒贬的意思),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寻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别人,而价值投资者只管在足够便宜的时候出手(不管别人怎么看)。

      对我而言,如果一只股我抄底了,往往利润反而少,因为反弹时往往下不了手,所以容易失去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买万科时,我们就正好抄到底了,郁闷啊(其实没那么郁闷,总比亏钱好),买的量远远少于我们的原计划。

      对大盘的判断很简单。如果你有足够的钱把所有股票买下来,然后赚所有上市公司赚的钱,如果你觉得合适,那这个大盘就不贵,不然就贵了。分不分红和是否有投资价值无关。如果你认为公司每股收益可以长期高过长期国债利率,这个公司当然就可能成为投资目标。投不投,取决于有没有更好的目标。

      实际上,我买的时候是不考虑是不是有人从我手里买的。我要假设如果这不是一个上市企业,这个价钱我还买不买。你如果明白这点了,价值投资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有了,反之亦然。不能单靠PE去推测公司未来的收益,不然会中招的。举个例子,GM(通用汽车)的PE一直都很低(以前老在5倍左右),但债务很高,结果破产了。你如果能想想一个非上市公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是否能体现),可能就能明白你想问的问题。

      宁要模糊的精确,也不要精确的模糊。呵呵,真是老巴说的?还是老巴说得清楚啊!我觉得这就是毛估的意思。很多人的估值就有点精确的模糊的意思。毛估意思就是5分钟就能算明白的东西,一定要够便宜。我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自己觉得便宜才买。比方说我认为GE值20元,我可能到15块才开始买一点,但到10块以下就要下手重很多了。重仓买到便宜股票,多少是要些运气的。天天盯住股市时,好像会比较难做到。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文章观点归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实际投资的依据与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