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的管教比较严格,如果犯了错误或者不听话,基本属于“男女双打”,所以每次犯了错误,内心都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记得小时候犯了错误,经常会有以前几种应对方法。
一种是“跑”,或者说“逃避”,基本父母只要一拿棍子,就跟发令枪似的,我撒腿就开始跑,几岁的时候跑不过,无法想象那种被追上一顿抽时,内心的绝望。后来大些了,母亲开始追不上了,我内心一种窃喜,一边跑一边看“二号种子选手”追到哪里了;再大几岁,父亲也追不上了,但这个种子选手,依然耐力很好,要追很远才肯放弃;我从小就注意锻炼父母的身体,对比我也做出了巨大牺牲。
一种是“弥补”,或者说“补偿”;比如分数只考了60多分,弥补一下就成了80多分;或者有时候偷偷游泳怕被发现了挨打,就会游泳完后,去后山拾一捆干柴回去;又或者犯错的那天特别听话,特别勤快。
一种就是“找借口”,或者说“找理由”;当犯了错误,或者做了担心父母不满意的事情,只要有缓冲的时间,我下意识就开始在脑海中思考,有没有什么理由和借口可以找,只要找到借口,内心就踏实多了,因为父母总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抽我吧;如此这样,我就可以免受皮肉之苦,也不用对犯下的错误负责;所以,这样长期以往,我便“习得”了找借口的习惯,而且无意识的应用到各个方面。
所以,“找借口”是一种有效的自我防御机制,很多时候是有意识的找借口,而大部分时候,是无意识的找借口(既自己找借口,并不知道,也不认为自己是在找借口);这种防御机制可以让找借口的人免受攻击和承担后果,保护自身安全;同时,把责任和造成的后果推给对方或者外界,让自己内心更加心安理得,免受谴责;另外,也认为自己“不思进取”,是合理化的;时间久了,慢慢的就成了本能反应。
关于“找借口”,目前我认识到的有两点。
一是:“找借口”的弊端。
最近一段时间,有些朋友跟我讲述他/她的一些困扰,而这些困扰很多都是因为找借口,不肯、不敢面对内心和外界的一些实事,有时候实在忍受不了这些借口,我会毫无顾忌的指出来,就像一根锋利的刺一样,刺破他们伪装的借口,让他们看到和面对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也常无意识启动自我防御机制“找借口”,这种“借口”有时候是有利的、好的;比如遇到人生安全,找一个理由逃跑。
但很多时候,找借口有很多的弊端:1、会让自己裹足不前,逃避自责,缺乏担当,难以抗起更大的重任;2、也会给别人“不靠谱、不真诚、能力不够”的感觉,难以被人信任、重用和依托;3、“找借口”,会让人无法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掩盖真实。
所以,要有意识的改掉“找借口”的毛病,敢于面对和承担事实;当然,这免不了要经历一些挫折,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内心强大。
二是: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没有找借口,而总是认为别人在经常找借口。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认为自己“找借口”是合情合理的,认为自己陈述的就是“客观事实”,而且讲得“理直气壮”;但我们却时常认为别人是在“找借口”;而对别人找借口感到不屑、反感、甚至无法容忍。
我神奇的发现,我常对自己犯了错误“找借口”视而不见,毫无觉察,或者给于包容理解,合理化;而很多时候却认为别人犯了错误就是在找借口,然后给于纠正和建议;正如我对自己的缺点死而不见,却总认为对方身上缺点很多。这个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找借口”的弊病,已经跟我这么多年了,所以我必须要下很大的功夫去挣脱掉它,最近几天,我也在反复思考和感受如何挣脱它;我由之前意识不到自己“找借口”阶段,到最近部分意识到自己在“找借口”,而且事后对自己找借口感到自责,但又还无法全然的觉察阶段;所以,我用“挣脱掉找借口”来形容,表达了我被它捆住比较久,战胜它有困难,而且需要很大勇气;这也比较符合当下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为什么我内心特别想挣脱掉“找借口”的弊病,我总结了下面三点。
总结:
1、我自己要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培养更大的格局,就要有勇气挣脱“找借口”的弊病。
2、只有我挣脱“找借口”的弊病,才有资格和更好的引导别人。
3、挣脱“找借口”,可以让我认清客观事实、以及展现更真实的自己。
胡建平
201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