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做到,不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学习增加一些动力,就会给孩子承诺,孩子考了多少分就会满足一个什么条件。

我发现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满足了条件之后却找各种理由来搪塞,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当父母不能依照承诺履行诺言时,孩子就会对父母的口是心非感到非常生气,而且以后不会再相信父母的话。久而久之,孩子累积的怨气不但会严重影响到亲子间的和谐关系,也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没有信任就没有威信,父母失信于孩子,孩子就很难服从管教。父母应像与成人交往一样认真对待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承诺。它不仅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合理形式,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就必须做到时,并有了责任感,从而学会履行责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父母在承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尊重孩子,做到言而有信。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就不重视对孩子许下的承诺,无论能否兑现都不在乎。在孩子的眼里,手信用是最重要的。孩子有时会抱怨大人说话不算数,那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二、把握承诺的次数。

承诺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年龄小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承诺可以多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承诺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三、不要胡乱承诺

承诺太多而又不能兑现,将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大大降低,父母的承诺必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其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口,胡乱承诺。

四、积极应对诺言不能兑现的结果。

当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影响了诺言的兑现,使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时,父母不可强迫孩子接受许诺不能兑现的结果,而应主动并诚恳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兑现的原因跟孩子讲清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并在以后寻找适当机会兑现自己没有实现的诺言。

总之,父母对孩子必须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开“空头支票”,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才愿意把自己心中的话告诉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才能避免因孩子说谎而头疼的事情发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