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的策略

错误的使用

每次临近期末的时候我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症状:不想去自习室,不想去看书,即使去了自习室也发现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明明自己有很多的任务没有完成。总感觉是这学期快要结束了,心就跟着放松起来,似乎我已经对这学期所做的事情感到满足。这是一种很可怕的认知。

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取一种叫作满意的策略:对于一件事情,通常我们会做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程度,即我们认为足够好的决定。但是这样不就足够了吗?但是要知道这个程度是没有下限的(这得需要相当自律的人),今天我们是这个标准,或许明天又是另一个标准,分分钟突破下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我就是这种例子:每当规划好在自习室待到6点,过了一会就会想5.30吧晚上多待一会,又过一会5点吧,晚上早点来 = =。所以突破下限真的无情又简单。我做出了令我大脑感到满意的决定,即使是这么不要脸的决定我也乐在其中。怪不得马云说过他不做计划,大抵是因为他也没有下限吧 = =。

正确的使用

《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一书就有提到关于满意的策略:我们似乎将这种策略放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满足感是不将时间浪费在那些对你而言不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些对你重要的事情,追求卓越仍然是最正确的决定。每次打扫房屋,我们会获得满足感,我们不会将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房间整洁没异味,不是伪娘就是GAY 突然想到这句台词)我们只需要打扫到我们满意的程度。这就是最我们来说不重要的事情,采取满意的策略会让我们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期末的考试我将它放在第二象限(四象限法则),那我就不可以采取满意的策略,因为这是重要的事情,我应该追求尽善尽美,而不是毫无底线。

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毫无意义和不重要的。究竟是先洗脸还是先洗脚(这个问题我和室友争论了很多次)哪种方式更干净;中午是点外卖还是去食堂。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程度就好。

平衡点

我们试图在付出与收获之间找到平衡,但是这个平衡点是我们所定义的,即使它看起来并不合理。但是只要我认为他存在,那我们就可以获得满意。中午我选择外卖,即使它很贵等待时间长,但是好吃。“好吃”就是平衡点,那么我就获得满意。对于那些重要的事情我们所定义的平衡点可以设置的高一点,毕竟追求卓越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惊雷乍一响, 万物骤伏出。 与卿别一手, 东西南北走。 亭院花香氤, 旧事三两斤。 古来从今往, 情人多自醉。 —...
    小5写日记阅读 93评论 0 1
  • Day6 胡晶文 小学数学老师 1.教育类社群的搭建与产品营销为主的社群搭建有何不同?更需要注重什么? 没有大的不...
    鹿比鹿比阅读 440评论 0 2
  • 今天算是正式入职,正式成为一个社会人。我很感谢研究生的时光,让我学会一个人独处,让我学会自学,让我不再患得患失。 ...
    三三成长记阅读 3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