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三感:从文字、光影到“天外来物”的启示

昨天,读老舍的写作课、看张艺谋的创作访谈,再到独自琢磨佛家“不着相”的深意,三件事、三个“指引”,竟在夜里串成了一段关于成长与认知的思绪。

老舍谈写作,从没有捷径,核心就两个字:踏实。先沉下心写够10万字,在动笔时反复琢磨用词的精准,在阅读时留心语句的流畅,更要在生活里做个“有心人”,把细碎的日常都当成素材积累,最后用最平实的语言,把心里的话讲清楚。这道理朴素,却像块压舱石,让我明白好文字从不是凭空来的,是练出来、磨出来的。

后来看张艺谋的访谈,70多岁的人,精神头比小伙子还足。他笑着说,自己的人生像被“天外来物”推了一把——那东西像飞船似的,凭空给了他一股力量。也正因这股力量,28岁的他才敢考取艺术院校,此后拍电影、拿大奖,人生一路“开挂”。

看到这儿,我忽然愣住了——我竟与他有过相似的经历。初中时,我也在教室门口见过“天外来物”,它没说什么,却像一道光,给了我启示与力量。从那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像开了窍似的,一路往上走。我曾反复琢磨,学校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是我在那个时间、那个门口撞见了它?

现在想来,那“天外来物”后来其实回来过很多次。可能是某次困境里突然冒出来的灵感,可能是迷茫时莫名坚定的勇气,但我从未意识到,那是它再一次来帮我,更没察觉它悄悄赐予的“神力”。我总被眼前的得失困住,迂腐得很,直到昨天,才猛然看清:原来那“天外来物”,一直都在。

这份清醒,又让我想起佛家“不着相”的说法。最近常有个奇怪的感觉:我好像不是“我”。就像站在高维空间里,看着低维世界里的那个自己——清晨写文章,白天工作,夜晚学习,像一株草木,发芽、经风雨、晒日光,老叶枯黄就落,新叶嫩绿就生,一切都是生命该有的样子。

我看着那个“自己”努力生长,不苛责、不焦虑,只是静静看着。他将来会走到哪里?我不知道。但没关系,允许一切发生,接受所有现实,走着走着,路或许就对了。走着走着,就会再遇见那“天外来物”,笑着跟它说:“这次,我看见你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