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权力的道路,从来都是踽踽独行。
纸牌屋读后感
这个英国政治权力游戏和中国式深宫斗争大戏在明媚的阳光下,有着同样黑暗的影子。我看见的是一些为权力而痴狂的人们,抛弃所有负荷,谨慎而孤独,焦虑而可怜,徘徊而残酷,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踽踽独行。
与芈月传,甄嬛传不同的是,迈克尔·道布斯打造了独特的故事人物,他们都星光熠熠,独具一格。
我最喜欢的不是最后赢家弗朗西斯·厄克特,而是大记者玛蒂。首先,人漂亮,是一个优势,但她偶尔借助色相吸引采访对象注意力的做法却不值得学习。或许,有人说,那是天生优势,不用白不用。对于女记者来说,这本来就是一条捷径。在如今仍然带有男权色彩的社会中,女性如果想要成功,就不得不付出比男性多很多倍的努力。
我不赞同她的做法,第一,利用外貌这张牌缩短心灵距离是不可能的,相反,还会给人家一种错误的引导。二,并非人人都具备高颜值,如果这是一个看脸吃饭的社会,剩下长得不怎么好看的人就会愤愤不平,社会总是会寻求一种它自身独特的平衡功能,毕竟,社会总是一大部分人的竞技舞台。第三,外貌嘛,让人觉得舒服就行,并非所有的精心打扮都会受到温柔和蔼的接待。
你肯定奇怪,你不是最喜欢她嘛,居然大谈特谈不赞同的地方。
我只是想要表明,任何一个人都不要盲目的评价,不要因为她闪闪发亮的优点而忽略了她不为人细知的小缺点。
其次,我钦佩她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她固执的好奇心,导致了她被FU从楼顶摔下来,一颗好奇心才终于安静了下来。她继承了祖父的冒险精神,独自一人南下伦敦,她远离舒适的家,年轻,野心便是她全部家当,她来到这片陌生的地方追寻着什么,这个“什么”就像是鸡血,是每天早上的那杯咖啡,让生活不那么无趣。
当然作为记者的她,一心想要抓住独家的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她是一名优秀的政治记者,这里的优秀是指她追求的是新闻事实,而不是哗众取宠的表演秀,更不是错误的舆论引导。她就是母辈口中常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她总是问问题,问问题,以至于让人担心一不小心说错了些什么就会被抓住把柄,当然,面对过份自信的人,这招还是挺好使的。
读到过这样的一篇毕业演讲:你们不再提问了。“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你们都围着我问问题,但现在,你们都不再提问了,我感到高兴,同时,也很忧心。”或许,当我们面对自身不知道不熟悉的事物时,我们的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促使我们探寻未知事物,以获得安全感。毋庸置疑,问问题的确是追求真相必不可少的环节。
可惜,中国永远不会出现优秀的政治记者,中国的政治只允许出现一个声音。
玛蒂这样的女子或许不适合约翰,约翰是适合过日子的男人,可以他爱上了一个不适合过日子的玛蒂,只有厄克特这样的男人才可以让玛蒂作小鸟依人状。
我不大喜欢厄克特这个名字,但弗朗西斯真的适合他,六十二岁,或许许多中国人就认为人家是老人了,你不会想到他还能如此折腾。
这个故事的权力赢家,笑到了最后,事实上,他刚开始并没有笑,他一直沉默地看着其他人在撕扯,在恰当的时机出击,这并不是说他是后面的那只黄雀,他收集了所有议员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作为威胁或者对其加以控制,这是一种高效而卑鄙的做法,“任何程度的残酷都不应该被宽恕。”他追逐权力的道路上,他踩着别人的尸体,终于到达了心中的首相宝座。这种种尔虞我诈是阴谋家们的家常便饭,而修炼到家往往还需要天分,皮笑肉不笑,宠辱不惊,权力游戏者必须要学会用眼睛骗人。
他不是芈月,不是主角,只是最后胜出的参与者而已。有些人从来就没有守住过原则。弗朗西斯呢?作为臣子,他陷害首相致使他不得不辞职。作为同事,他逼迫同僚做见不得光的勾当直至毫无利用价值就杀人灭口。作为丈夫,他背叛婚姻只为妨碍记者探寻真相。
只有作为自己,他赢了这场权力之战。一个不忠不义的人,踽踽独行着,他内心深处的世界终于和现实重合,环顾周围的一切,只有自己一人欣赏这美景。
他孤独吗?不,他可能会在深夜想起,然后喝杯上乘的威士忌,泯着酒香,一笑置之。
谁保证他就能避开新一轮的暗箭呢?从默默不闻的党鞭长到人气新首相,他一直在黑暗处观察着,那双深蓝色的眼睛深谙权力的规则,那就是控制与欺骗。
再来谈谈罗杰·奥尼尔这个可怜虫啦,玩传权力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常人不具备的技能,要是你的技能太渣,而又不自知,不幸,你就要被别人玩了。瘾君子,愤世嫉俗,贪婪,过份自信同时又有着脆弱的神经,一旦被人掌控,所有的风景都不再由自己的眼睛而决定了,双手沾满的血渍就会叩问良心,然后再威胁“合作者”跳船。最后,只能得到杀人灭口的悲剧。
所有权力的弄潮儿都会在自己设计的阴谋里失去控制,他们只能启动阴谋,不能掌控结局,或悲或喜,他们只能接受,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