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窦文涛访谈观后感

从来没有过写观后感的习惯,这次看完,也有些许纠结,因为始终认为写观后感这件事是一件枯燥乏味且辛苦的事情,不过这次,也算是强行比一下自己,毕竟在观看的过程中,确实一直在保持思考,只不过很多念想都是转瞬即逝,导致我现在在敲字的时候,也忘记那一瞬间最有冲动去提笔,所以就想到哪就是哪吧,毕竟第一次做这件事,所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

突然觉得,其实也不是突然,只是这次又给了我这样的启发,就是自己其实一直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愿意与人交流,大多的社交活动并不能给我带来愉悦和满足,年少时还会为声色犬马感到满足,可30且过半的年纪,的确越来越无法再有曾经那样的欢愉感,往往一场酣畅的酒局,当散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空虚。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无法踏上其他岛屿半步,他人亦无法踏入我这座岛屿。作为没有其他方式能表达情感的我,也许文字是门槛最低的方式,来慰藉自己的内心。

整场访谈看完,让我很羡慕语言工作者,其实说语言工作者有些片面,应该是是创作者,或者说是表达者,他们真切的在表达自己,在阐述自己--无论是作者,演员,画家,亦或是音乐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勾勒自己的模样,真实的自己,可如我一般的小人物,好像只能这么孤独的活着,即使无数次想去表达情感,大多数得到的回应是无法被理解,这里并不是在抱怨,因为我也无法理解别人,更多是一种无可奈何,可内心并不接受这种状态,所以想到,是否有可能通过自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自己是一个没有语言功底的人,可是悟性差如我这样的人,也时常会有一些开悟的瞬间,对人生哲学也偶有感悟,所以就当是一家之言,也许也是一份价值,当然,更重要是给自己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的一份慰藉吧。

以下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一家之言(废话),其中一段,窦文涛提到了所谓中国的中,然我觉得很新鲜,当然我们都知道东方文化所谓的中庸之说,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原来中国二字,就包含一个“中”字,也突然让我感受到,其实我所处的社会,切实的将“中”融入在这个社会当中,一个中字,包含了这片土地上发展传承已久的哲学智慧,即所谓中庸之道,可当今社会,又有几人理解这个“中”字呢,一个浮躁的时代,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人卷入其中而不自知,有几人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物质即是一切,所谓财富自由,实则被资本裹挟,永不知足的背后就是永远焦虑,人人被裹挟着向前走。“中”这个字的含义,在这个时代,并不被接受。即使出现了醒悟者,想要身体力行,独善其身,可发现这么做的代价是要与这个社会反其道而行,最终还是被淹没,至少眼下我是一败涂地,而且目前无力抵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对于这首赋,我似有不同的感悟。好似少年的烦恼都不是大事,而更年长的老者才更有资格谈论何为愁。而我想说,烦恼忧愁并不是年龄和事情大小决定的,事情又有谁来评判大小之分呢,就好似一个孩童,丢了一颗糖,然后嚎啕大哭。在大人眼里,一颗糖全然算不得什么,甚至看到孩童伤心欲绝的样子,还会不以为然的大笑,可在孩童眼里,这颗糖就是他短暂的生命里的很重要的体会,又怎么好以他人之心来去评判那孩童的悲痛呢。所以愁无大小之分,只由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决定。这大抵也是人人都是孤岛的论证吧。

文涛还提了一个观点,即要多去接触每一个人,听他们说的话,让他们表达,这样,就可以有更大的机会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大概是这个意思,回头找了一下原话没找到,让我体会到了随时记录的意义),我深表赞同,可随即对我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我总在实践当中碰到的是不同差异的人,鲜有同频的人,即使偶尔有一点相似之处,但更大的是不同的地方,我亦很难欣然接受,更多的是不适,而随着这样的体验越来越多,我也很难再去如此实践,毕竟一件事情无法带来成就感与收获感时,这件事就很难坚持。所以我在思考,怎么能更高效找到同频的人,思索一番,也许自媒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也呼应了我此刻能强行比自己做敲字这件枯燥乏味且辛苦的事情吧。

观后感先写到这吧,很多瞬间的感悟在敲字时也记不清了,希望自己以后能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最后就说点自己最近的一个思考吧,好像我个人,从小生活的环境的价值观里,都在标榜所谓的“合群”,父母从小会告诉我,我这么做,会被别人笑话,学校里,同学也会嘲笑不合群的同学(这里说的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这种观念)。进了社会,到了工作岗位,也是要与同事和睦相处,不要起冲突。我思考的是,我们的价值观里,有勇敢这一条,可是,一个害怕别人的眼光,为了所谓“合群“,去装饰自己的人,是否称得上勇敢二字,又或者说,被嘲笑,不合群,是一件很难面对的事吗?进而有引起了我的新的思考,假如因为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被人嘲笑,那这个人一定不会是我想找到的同频的人,那这个人既然不是和我同频的人,那我何须在乎他的评判,那既然不在乎他的评判,那我没有理由去被这个人影响到,所以,结论是做好自己,既让自己舒适,又能更高效的筛选,这是否是一个浅显,可能做到的人又少之又少的事情?

好了,今天的内容先写到这里,以后会慢慢补充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一直都有带着儿子看电影的习惯,我喜欢和他一起探讨电影给他的感受,和他交流通过电影他对生活有哪些启示和思考,和他一...
    王大生阅读 5,370评论 3 6
  • 电影《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小说《暗算》。看完电视剧《暗算》再来看这部电影就比较容易看懂。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讲...
    海燕_f75a阅读 4,330评论 0 2
  •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电影名字:《飞越老人院》 上映时间:2012年 导演:张扬 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昨晚在爱...
    孙浩001阅读 5,188评论 0 0
  • 今天是关系重塑营的第一天,主要任务就是观看法国电影《不可触碰》,找到未来我们与人连接的法门,从中寻找启示。 我看完...
    悠悠的人生果实阅读 6,109评论 0 3
  • 观后感: 唐韧作为一个技术转的产品经理,这本书可能有一半多都是和技术转产品经理相关的,不过从其他视角看的也是很不错...
    景之_阅读 1,0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