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站在父母的肩上,走向远方。
虽然,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这肩膀,多存在于梦中,存在于照片中,存在于想象中。
但关键时刻,是这肩膀的扛起,让我们创造了走出大山,走出愚昧,走出狭隘,走出贫困,走出轮回的奇迹。
比贫困更可怕的,是丧失对知识的敬畏。
读书不是穷孩子唯一的路,却是一个底层之家升级换代的最好的路。
如果打工的父母,丧失了对学习和知识的信仰,那么他们的孩子,
大概率会在重复父辈的命运中,不断迷茫不停受伤。
农村孩子能有较好的未来,靠的是自己的聪慧和努力,拼的也有父母提供的起点和格局。
这两者,缺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当好孩子的退路。
寒门父母,更希望孩子有出息。
但寒门之家,父母在学业上对孩子的帮助,微乎其微。
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接触的人脉又少,甚至没有机会念什么书,更不要说每天守在孩子身边给予陪伴和引导。
不要怕。父母那样努力奋斗,踏踏实实挣钱,把老家房子盖得漂漂亮亮,
能陪伴时陪伴,不能陪伴时也不抱怨,知道自己为孩子做得少,所以从不强塞给孩子自己的意愿。
当父母成了孩子稳固又坚实的后方,孩子会在天赋毫无压抑的成长中,奔赴要去的远方。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个时代需要理想主义。
资本和流量为王的时代,理想和热爱显得陈旧。
但是,时代的泥沙一晃而过,赤子的初心永远珍贵。
不管是工地上,穿着沾满泥浆的鞋,爱唱歌的农民工,
还是校园里,穿着素衣背着布包的农民工子弟,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因为,人生海海,众生芸芸,最终定义我们是谁的,
不是身份和地位,而是我们有过怎样的热忱和梦想,
并在为之付出的路上,遇见了怎样泪笑歌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