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薛娟的第60篇原创】
以前听leader说,每个人走到今天挣脱的地心引力是不一样的,
深表认同。
这一次回来老屋,
从深圳高铁到长沙,3.5小时;
从高铁站到长沙西站,1小时;
从长沙大巴到桃江,3小时;
从桃江小巴到武谭,1.5小时;
从武谭小小巴到老家,0.5小时。
一共9.5小时。
一路上我都在想当初我怎么一步步走出来的,
初一开始,离开老家去寄宿初中,第一次离开,从这一次变成了我和很多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是岔路口,很多人从初中毕业开始,就选择去外出打工———仿佛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条正常之路。
但对于我来说,当时的我虽然没有评论别人当时这种辍学行为的心智,因为觉得也挺正常的,但是我内心始终有一股认知:我并不是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
当然这也来自于一路走来,自己对成绩的追求,从小学三年级起,便有了“名次”的概念。一直以来,便养成了一种“有名次为荣,无名次为耻”的概念(第3名之后学校往往不会公布,便称之“没名次”)。
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很多事情我都会力争上游,就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我觉得骨子里,我没法容忍自己做得自己比别人差。
中考算是一个节点,但中考我失利了(离最好高中差19分)。没有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我去了离家最近的高中,但是读完高中一年级之后,我很快发现自己不适合这里,因为当时去的高中大都选择以这里作为谈恋爱、喝酒、请客吃饭的平台,我在里面虽然也一直处于优等生地位,但显然这样的环境不适合我一直以来对“学习”的理念。
虽然我和那些早恋喝酒请客吃饭的同学不会有电视剧里优等生和差生时常起冲突、矛盾的情节,平常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显然给我的感觉,是一个苹果掉进了梨园里,万分痛苦。
我相信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所“魔鬼高中”,所以应该可以理解,这个高中升学率比最好的高中差一点,通过不断地施压给学生,以增大升学率,从而获得第一地位。
但因为师资和当初招生分数本来就低于最好的高中,升学率一直没有强过一中,所以造成打不过、然后靠持续施压给学生的局面。
当时的我认为自己很需要这样一种氛围,需要一个老师、同学都上进的氛围,
于是在我听也有相同转学想法的同学说“魔鬼高中”时,我萌生了转去“魔鬼高中”的想法。
这个高中,比当时我所在的高中隔家的距离至少远十倍,一点没有夸张手法,因为交通不发达,每次去学校都需要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坐车,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加上学校本来放假也少,就干脆选择一个学期不回家。
这倒不是要紧的。虽然我的分数远远超过当时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上文有说离最好高中差19分),但因为我高中一年级没有选择他们(这个归结起来属于信息不通畅),加上我家没背景、没资源、没人脉,所以这个学校很不愿意接收我。
可以说困难重重,直到我拿着行李去的那天,校方依然是犹豫态度,差一点点就只能折返去原来高中。但我父亲通过远方亲戚,通过远方亲戚的亲戚去找了校方,才肯帮这个忙。
虽然经过万重困阻,但我还是顺利去了“魔鬼中学”,开始了两年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压力、困苦最多的两年。
但这一次事件可以说改变了很多事情,1、虽然后来我还是没有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但我家里人从那个节点开始意识到我的思维与其他人不同且开始有一些些远见地去考虑事情。2、带动了我们村一片人,刚开始大家都不觉得读高中重要,但是从那以来,大家的话题开始有些转变:会讨论去哪里读高中、考什么样的大学。
可能对于城里很多人来说,读个高中、读个大学就像我们读一个小学一样常规。但对于村里的人来说,缺少信息来源、缺少人脉、缺少资源、和带着与生俱来的穷人思维:穷了还读啥书,趁早多去打工赚钱,导致了穷者愈穷。
但城里的人,有资源、人脉、信息来源,同时还带着越没钱越要学习的富人思维。
我们与生俱来的不是财富,与生俱来财富这一点不可改变,因为这是世袭几代决定的,但是让穷者愈穷的思维需要转变。
很久之前听一段对话,感慨颇深,
男生:我从小喜欢美术,但因为爸爸说这样浪费做题本,就不让我画了。
女生:你为什么不买绘画薄呢
男生:能买得起写作业的本子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能买绘画薄,有时候还是烟盒装订起来才能写字的
这对话,像极了“我努力多少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逻辑。
我也感慨颇深,想到领导曾说每个人的地心引力是不一样的,确实这样。可能收获同样的结果,但一个从小只能用烟盒写字的人,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来获取,而从小就有绘画薄甚至被送出国到最好学府学美术的人怎么样都体会不了这种艰辛与不易。
从深圳到家里这9.5个小时,我从12岁开始走了14年,而有的人一出身就在深圳。当然不是说这里没有一点点好,但肯定跟一开始就在深圳的人,个人付出会更多。从23岁我真正开始思考,才发现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拉大的,并且一点点找到逆袭的机会。
无意吐槽与腹黑,仅仅个人感慨,听过很多人的故事,也过着自己的人生。总而言之,没有命运之神的时候,不忘付出,而且是拼命拼命地那种付出。光脚的人的人生,不怕失去,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好失去的,是不?
但努力的同时更加要懂努力,思维是转变一切的根本,哪怕与生俱来的地心引力再强,那也不构成你放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