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难为,但请别放弃希望
也许是太久没有看适合成人的电影,也许是已经知道了剧情,因而从开头到结尾,一个多小时,《嘉年华》给人一种窒息,压抑而又沉闷的气氛。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是愤怒还是最终的欣慰?那个突兀的结尾,却并没有让人感觉正义得到了伸张,邪恶最终得到惩罚,仅仅只是一个为了结局而结局的尾声而已。
两个十二岁的少女,被其中一个女孩称之为“干爹”的有权有势的大员强暴而不自知。如果不是因为在学校里,跟同学发生矛盾,推搡之下倒地,露出青一块紫一块的大腿,谁又能知道这两个可怜的女孩,她们刚刚逃离了怎样的魔窟?
可悲的是,在医院里,那个叫张新新的女孩问同伴小文,什么叫处女膜。
而两个受害女孩的家长,一个本身就是很不责任的单亲离异母亲,除了对前夫,孩子的指责,抱怨,什么也做不了。
而另一个女孩的父母,毫无招架之力。在可以送女儿去私立学校的诱惑下,他们选择沉默并且毫无底线地做了说客。他们之毫不犹豫地权衡利弊,而不是选择把恶人一定要送上审判台,是因为即使他坐牢了,几年后出狱,他仍然可以人五人六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压断正义与妥协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其去拼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不如得到眼前的实惠。
作为受害一方的父母,我们无法因为他们的妥协,就谴责他们没有血性。他们的心或许也在滴血,但是他们却又无可奈何地选择最有利的“私了”结果。这也许不是人性的悲哀,而是法治不完善带来的人性的不完整。如果我们国家也对性侵犯者出狱后,仍然有法律上的监控,对他们的居所有很大的限制。那些有所顾虑的父母或许就不会说,他们出狱后仍然可以呼风唤雨了。这是对社会现象悲观却又真实的叹息。
金一南先生说:失去理性的血性可以说是考虑不周的鲁莽和冲动,而失去了血性的理性则是懦弱与胆怯,顺从于屈服。
旅店经理同样选择了回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了帮凶,因为他把最有力的录像带藏了起来,导致开始的取证艰难而屈辱。然而,旅店经理同样无法选择正义,因为正义的代价就是经营十几年的旅店只能关门大吉。我们以什么立场来谴责一个与己无关的人,要牺牲自己十几年的心血,就是为了所谓的血性?
而那个旅店服务员小米,她是生活在最低层的,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因为没有身份证,她每天战战兢兢地活在警察审视的目光里,经理毫不留情的怒吼中,还有社会混混小健的敲诈之下。她朝不保夕地艰难地生存着,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得到合法身份!她如何选择血性?虽然最终,小米还是把录像带的地方告诉了律师,但是那也是她付出血的代价以后,作为律师给她交了住院费的回报而已。
而那个凌驾于普通老百姓之上的执法者,他手握法律的利刃,然而他手中的利刃却是刺向证人和受害者的。为了他的私欲,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在两个可怜的孩子面前撕开血淋淋的伤口,血在滴,他看不见孩子眼中的恐惧,因为他的双眼却被权势所包裹。他还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带着孩子去医院接受屈辱地检查,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是阴沉与无情,他的血性,在他与魔鬼进行交易的那一霎那,就已经化为魔性了。
而那些掌握普通大众命运的所谓妇产科主任,当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昧着良心,“指鹿为马”的时候,他们看不到孩子眼中豆大的泪珠,因为他们当初宣誓的医德已经被践踏,而且他们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善良与同情,诚信与诺言。
当然,我们仍然感到庆幸的是,正义尚在人间,郝律师,集正义,慈爱,善良,血性于一身,这是剧情的必然,更是民众的需要。她一个女子,面对警察的刻意阻挠,证人的躲避,受害者父母的反水,医生的指鹿为马,孩子恐惧的泪水,唯有她没有放弃。
最终结尾,一种突兀的方式,让普通大众希望的惩恶扬善得以实现,这给了民众一份希冀,一份期待,也有一份力量。
但愿,正义常存,而血性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