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装配项目的实践经历
2011年,受惠于当时公司所在园区的技能项目的补贴政策,研发生产部门装配工序在职人员和储备人员的装配项目启动了,启动之初就明确了装配项目项目目标:
1、装配技能初级认定通过率为90%。
2、装配技能项目项目周期为6个月。
为了在6个月的项目周期内完成技能认定目标,该项目实施计划包括:
1、配备了上海市装配技能方面最好的老师。
2、制定了明确的专配技能等级认定标准。
3、编制了按照技能习得顺序编制的标准化教材。
3、设计了70-20-10学习方式:10%时间知识学习、20%时间老师演练、70%学员练习。
经过6个月的运行,项目成果如下:
1、装配技能初级认定通过率92%。(由专门老师鉴定)
2、在保持质量前提下,认定结束后一个月内装配效率提高了50%。
一个月之后,经总工程师、研发市场总监、研发部经理等组成的项目内部鉴定小组鉴定,鉴定结论为:达到了提高技能的要求。
这个结论让装配学习项目的2名HR吃惊不已,因为按照当初的假设:由于装配的效率和质量影响了研发产业化的进度,一旦解决了装配的效率和装配的质量问题,那么就是为研发产业化进程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达到了提高技能的要求。
由于项目组成员内部的HR与项目内部鉴定小组的成员保持着良好的互动,经过调查发现了问题背后的原因:
1、装配技能固然是提升了,质量也比以前要好,但是,在研发的产业化阶段,基本是小批量试制,出于技术不成熟、研发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并不需要某个工序太突出,而需要整个小批量试制工序的协调能力,,也就是说,除非你能把整个小批量试制的各个工序的效率和质量都提高了,才有助于提高小批量试制能力,为研发产业化做点真正的贡献。
2、虽然装配技能学习项目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是通过培训老师与公司总工程师、研发部经理、技术部经理、质量部经理一起沟通确认的,且最终只设定了技能的初级水平,但是,就算是这个初级水平,由于要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且本项目本身设计了学习激励机制,学员的技能水平会在练习-思考-练习这种模式下不断提升的,还是导致装配技能水平,尤其是装配效率远超过小批量试制阶段的需要。
以上两个原因归纳一句话:
基于绩效目标的学习,是与绩效目标有关的各种技能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协调运用,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与绩效目标达成之间的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技能学习的一般流程
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无论是参加某项专业领域的技能还是组织某项技能培训项目,基本的套路就是:
1、通过访谈、问卷、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学习需求。
2、整理学习需求,归纳学习主题并根据主题设计学习内容。
3、以讲授、演练、讨论、测试等等方式组织及实施学习过程。
4、评估学习效果,常用柯氏评估模型,一般评估到2.5级就不错了。
后来有有诸多的学习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学习的江湖之上,多是按照学习的PDCA流程进行的原理性或技术性的拓展或深化。
对以上有关学习方面的做法不予置否,以下关于技能学习的观点,仅限个人学习、思考和实践,以供参考。
如何构建技能学习的逻辑金字塔?
在装配学习项目的经历中,如果该项目项目组成员设计该项目的立柱点,是基于研发产业化整体部门的绩效目标,即按照小批量试制的目标,来思考小批量试制的各工序的技能逻辑,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比如:
某型号研发产品小批试制目标是3天完成5个试制品生产,那么按照小批试制的业务流程,基本可以确定小批试制中每道工序的绩效目标,而每道工序的绩效目标按照流程与职责关系,必然形成每道工序中各岗位的岗位绩效目标,这就是形成了岗位人员通过技能训练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一般而言,基于绩效目标的技能逻辑的表达方式是呈现为技能的金字塔结构,在金字塔结构最底层的技能就是初始技能,也是技能训练顺序的起点和概念学习的起点。
如何确定技能学习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我第一次搭建写作技能的金字塔结构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知识结构搭建的文章,后来有好学者质疑:你怎么能够保证你搭建的这个金字塔结构没有遗漏,你不可能在不懂写作的前提下完成一个写作技能金字塔结构的搭建的,所以,你搭建的技能金字塔结构意义不太大。
这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就如同你拿了一张地图,只标注了各个省市县,而没有标注你要去的镇,你能说这个地图没有用吗?
你翻翻《学习之道》《刻意练习》等等有关学习的书籍,你完全可以根据技能金字塔结构,通过刻意练习,哪怕是有目的的练习,找到你想要的最终目标,技能金字塔结构只是为了保证方向的正确性,而能否找到或习得你真正想要的技能、技能水平或技能高度,完全需要靠“体验-反思”、“归纳-演绎”的学习螺旋,才能在实践中、在解决问题中抵达理想的彼岸。
关于技能学习目标的问题,我参照我能够收罗到的关于学习的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我认为根究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层次的不同,学习目标的设置的高度也不同:
1、以学会为目的,设置参照目标即可:比如我想学习驾驶,弄个驾照,以教练提供的学习标准为标准即可。
2、以学精为目的,把专业领域高手目标设置为学习目标:比如你想成为一个马拉松长跑冠军,你就不能把你周围人的跑步目标设置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应该把起码是现在的马拉松冠军的目标,设置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注意,这是总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以学会为目的的目标,还是比较常见的,你想让别人享受一下你做的美味大餐,你找个靠谱的菜谱,查阅一下各种调料的资料,然后每道菜专注的练习10次左右,基本一年完成20个像样的菜,还不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如果你期望在自己的专业有所求,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则需要不断寻找这个专业领域中的高手的做法,然后把他们的目标或做法,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做法,并通过有计划的刻意练习,深刻掌握甚至创新发展,也是有可能的,这个过程中,不要太相信一万小时定律,那本书的一个合著者已经声明,当初并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而是为了书卖得好,弄得一个名字而已。
无论是以参照目标还是以高手的目标为目标,总而言之,技能学习的总目标就这么的确定下来了,只是在目标的描述格式上要尽量符合SMART原则即可。
接下来就是从总目标到子目标的分解问题,如果你有使用工作日志等的习惯,清楚的了解自己做某项事情的方式和效率,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的分解过程会轻松很多、客观很多,如果 你没有这个习惯,不知道自己做某项事情的方式和效率,不妨先蒙一个目标,但也不要太离谱,然后边学边练边调整,然后在用来修正后面的阶段目标的设定,谁家也没有规定定了个目标就算天塌地泄也不能微调不是。
技能阶段性的目标的表述方式一般质量、数量、时间、成本等四个维度,是能找到突破口的,但是,一个重要原则是,刚开始的阶段目标强调技能刻意练习的数量,后面的阶段目标强调技能刻意练习的质量,但是,工作场合一般是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刻意练习的机会的,所以,这时候你就要运用学习的情景迁移原则,多情景的刻意练习,技能提升技能水平,又能提升技能的运用场合,一举两得。
如何设置刻意练习中的信号反应机制及激励机制
没有反馈的学习或训练是多么的乏味和枯燥,有人相信意志力,坚信意志能够克服一切障碍,的确有,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运用习惯培养的方式或技术,也可以弥补拖延的恶习,避免自己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之中。
波波羊在《轻松读书》分享《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于他自己如何戒烟举了个例子:烟瘾很大,尤其是有“饭后一支烟”的不良习惯,一旦释放出饭后的信号,接下来的处理程序就是抽上一颗烟,他采取改变程序的方式:一旦饭后,就来上一包牛肉干,因为他发现牛肉干也是他喜欢的东西,虽然是饭后,来上一包牛肉干也不至于一个月胖上十斤,但是采取这种方式,用了一周的时间,成功的戒掉了“饭后一支烟”的恶习。
如果不能设置刻意练习过程中的各种信号、反应机制及激励机制,刻意练习真的也是一件枯燥与乏味的事情,具体如何可以看看《学习之道》中的相关介绍,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各种信号首先是建立在刻意练习的阶段性目标达成与否的基础上的,所以,刻意练习过程中信号的设置,无非也就两类,一类是完成了怎么设置处理程序及奖励机制,一类是没完成怎么设置处理程序及处罚机制,如此一来,按照《习惯的力量》的说法,就会培养出良好的刻意练习的心理特征和习惯,而心理特征和习惯又会反过来促进刻意练习,形成刻意练习的良性循环机制。
如何识别和判断刻意练习的目标是否达成?
有次和一位同样爱好练习方法的朋友聊天,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如果不能识别出来刻意练习的目标是否达成,你就无法进行刻意练习,你是如何识别刻意练习的目标是否达成的呢?
不得不说,这是个好问题,因为当时我也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毕竟你说我要学做某个菜,而学习做这个菜这项技能的目标是3分钟做好某道菜,时间这个维度很好计量,但是,如何证明“做好”这个质量方面的目标呢?后来在素质能力测评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1、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行为化,不能行为化的就定性化;2、按照层级分解法,不断分解,直到分解到可以测量为准。后来又想起德鲁克说的一句话: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再后来我结合绩效管理理念中的基于行为、基于行为和结果,我综合以上等等内容,关于如何知道刻意练习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程度的识别方式,归纳如下:
1、能量化的尽量配备量化工具:比如时间,可以配备计时器,比如成本,可以配备计算器和记账本,比如数量,也可以配备记账本,后来设计了一个《技能练习量化表》,相当好用。
2、不能量化的尽量收集定性信息,然后转化为量化数据:我最近在做沟通技能金字塔结构时候,发现沟通技能提高的目的很好设置,但是沟通技能的目标很难设定,同样是在学习素质测评过程中发现,沟通技能虽然也可以做行为描述,但是为什么不从沟通成果的信息收集方面来设置沟通技能提升目标的判断标准呢?
虽然基本上是自己给自己讲明白了判断刻意练习阶段目标和总目标达成与否和达成程度的方式,但是,如何改善问题,又会涉及到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一大堆知识和技能要求,其实,在看了联想的复盘模式之后,我觉得复盘的流程比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七步骤更加实用,毕竟清晰的指明了从信息场、思维场、情绪场三个维度,按照时间或先后顺序,对问题还原和推理。
如何提醒自己坚持不懈的刻意练习达成目标?
世间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制定计划的过程,因为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浮现计划实现的美妙状态,但世间不幸的是,制定的计划一次又一次的被忽略或忘掉,以致于今年完成去年的计划,明年完成今年的计划,怎么办?我也曾经头疼无比,以下是我针对这个问题找到的几个方法:
1、在床头最显眼的地方,放个小黑板,以尽可能大的字体,提醒自己本周该做什么,今天该做什么,做完了,晚上睡觉之前在上面打个勾,不要一下子擦掉,保留一个计划周期。
2、定闹铃,这也是个简单的方法,有次领导说你老忘事可以定个闹铃,我想想这还真是个好办法,后来就把他用在学习或练习的计划执行上来了,简单易行,效果不赖。
3、奇妙清单,这个小软件是我试了几款之后发现的,具有定时提醒功能,和闹铃比起来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能把一周或一天的工作或学习内容排序,按照排序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