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假期----互+计划成长
这个假期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假期,自从认识“你”,就让我的假期过的忙碌而又充实。我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化2.0提升班-2019兴成长计划》,每一节课都让我耳目一新,令人兴奋不已。让我学到了很多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广阔前景有了清晰的认识。
感谢互+计划,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精心的准备,细致、详实、耐心的讲解。
一个假期,累并快乐着,收获满满,都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网络信息技术,难忘的一个假期。在教育信息化2.0提升班,我学习到了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极简教育技术、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跨学科的自然笔记、教学思维导图、学习类App的教学运用、项目式学习(PBL)设计等课程。在学习历程中,我准时打开网络,如饥似渴汲取着这些知识的精华,忘记了吃饭,深深感受知识对我心灵的撞击,是知识改变了我,它们不但使我观念发生变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升我的教师职业素养,提高了专业素养和自身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专业得到了成长,完成了一次质的蜕变!
一个假期,学习别开生面、惊喜连连的七节教育信息课程,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并且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助推作用,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收获一: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课程项目的负责人钟文妙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茅塞顿开、大开眼界的新理念——《项目式学习(PBL)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受益匪浅,对我震撼很大,深深感觉自己教学的不足,见识的浅薄。让我从一个不知道何为项目学习的老师,对项目学习有了痴迷,新时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就是倡导学生全方位的能力的培养机制。
通过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一直迷茫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改,在我心中逐渐清清晰起来。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彻底放手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跳出“满堂灌”的樊笼,提高认识,改变教法,让学生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授之以渔的教学观。
项目式学习源于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项目学习”教学法。第一次接触、第一次听说“项目学习”这个概念,心里充满了好奇,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终于弄清了大概轮廓,这是一个实用、高效、前卫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学习”等缺点,让教学变得更有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以致用,让课堂教学变的更有质量。
收获二:
现在的教育应该是多门学科的有效整合,不是单一一门学科的单打独斗。以前自己一直在使用物理知识的总结,采用的方式跟思维导图差不多,这样学生整理,知识点全面,思路清晰,知识点的联系区别一目了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朱思思老师《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这堂课,对于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想到了很多。这节课我还学会如何设计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考能力,激发人的丰富联想力。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们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整理思路,加强记忆,巩固复习,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且,还能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动画,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路上越走越远,真正实现学生的素养提升。
收获三:
陈晓粧老师主讲的《学习app的教学与运用》。真的是受益匪浅,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新时代、新节奏、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需求。
面对孩子上网的问题,网上可以进行怎样的限制,真的是高科技。面对各种学习软件,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要养成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学科情况、薄弱科目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时间,查缺补漏、全面提升。我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习软件也一样,要合理利用,强制使用,规范时间,正确引导。面对各种学习软件,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要养成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习类app在教学中也能起重大作用,要合理使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需求。
收获四
梁勇校长给我们带来的《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学到了很多制作ppt的技巧、优化PPT的方法。白底黑字、仅有文字的ppt和图文并茂、颜色搭配和谐、文字大小适度的ppt效果截然不同。触发器今后制作ppt时一定要注意:逻辑结构清晰,整体风格统一;文字拖拽在互动配对练习中效果很方便,文本和形状填充取色器让我长了见识,触发器的巧妙使用让文本或图片随机消失,能够好的驾驭课堂,图文并茂的PPT制作更美观,紧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课堂效率更高。非常感谢梁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许多具体操作的细节,耐心引导大家观摩优秀的ppt作品,通过信息化多渠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术水平。
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讲的很到位,深感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开展自然笔记课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究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自然笔记让学习变得可视化,观察、发展、阅读、思考,一切都看得见摸得着。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跨学科的学习,综合性学习,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大概念将不同的学科链接在一起,大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持续性理解,跨学科整合,关键是整合点,跨学科自然笔记,置身真实情景,解决真实问题,基于教材、基于主题、基于生活,跨学科学习,让知识不单一,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自然笔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自然笔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拓宽学习的渠道,整合学习。
学会了使用微信小程序,应用小程序方便快捷记录生活中美好,保存自己和家人的精彩瞬间。尤其是手绘微课为我的教育教学插上翅膀,解决了以前教学中微课制作的困惑,手绘微课这个小程序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录制,非常方便,真的很棒!
唐校长关于《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让我感受到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不足,同时也看到技术支持下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方便快捷,拓宽师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反馈给教育教学带来可喜的成绩,让我迫切希望掌握这些的信息技术,以便更好运用到教学当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宽的天地。
感悟:
今后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探索的积极性,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与时代接轨,乘着信息技术的开车,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
1.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3.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4、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通过学习,结合我校打造的“661”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助推我校教学质量大提升。我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一体机和学生平板常用的是智慧课堂、希沃白板、畅言教学通等技术。教研方面常用甘肃智慧教育云平台和金塔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网络备课,在人人通空间进行资源上传、积累和交流。自“智慧课堂”施实以来,我也在积极探索怎样让学生平板在教学中发挥它的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教师教学的助手的功能,发现用于综合听力训练方面效果较好,高拍仪用于展示教师手头资料和监控学生作业方面很方便。由于设备配置、网络速度、学生学习能力等各种因素,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老师们对学生平板的使用越来越小心,越来越理性,都想的是尽可能发挥作用但不要耽误时间。本次培训认真完整地听了唐校长的课,也有自己的想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诞生,优化了教育资源,解放了家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高强度和高难度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由于亲情的缺失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手机和电脑是学生们的最爱,大多是由于好奇。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学习先进的技术。在学校里,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让孩子们利用电脑和父母语音、视频,来弥补缺失的亲情。在大力弘扬德孝文化的今天,我们可让学生在假期收集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制成短片或相册,分享交流,感恩亲情。也可让学生们在网上学习K歌,释放压力,淘冶情操。孩子们知道了想知道的,得到了想得到的,然后冷静地吃饭、睡觉、锻炼,自信满满地学习,厌学、逃学、辍学现象销声匿迹,教学质量自然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