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绘画,编程等活动往往能让我们乐在其中,而洗衣服、扫地、擦桌子这些家务活让我们感到乏味。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感到乐趣时,乐趣从何而来?
比较前后两类活动,我们发现前者有创作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创作的乐趣从何而来?
我初步思考的结果是:创作的乐趣来自从 不确定到确定。
比如绘画,你只是有了一个模糊的画什么的想法,但面对一张白纸,有很多不确定:主要人物画在什么位置,大小如何,背景有什么等。通过构图,依据空间比例和约束,还有一些审美规则,你勾勒出了人物和背景的位置、轮廓、形状。这样,你把完全不确定的东西变得比较确定。然后你又刻画细部,依据五官的比例、位置,画出了人物的脸。接下来是她的身形,衣着,饰品……。当你完成了画面的所有细节,你的不确定完全变成了确定,你也从中得到了乐趣和满足感。
再比如写作,突然发生了一件事,让你觉得有很多东西想写下来。但是面对一张稿纸,有很多不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能把心中的感情和思想传达清楚吗?于是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自己心里的感受罗列出来,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排列,努力找出其中的线索。当你用一条线索把你的珍珠都串起来后,你把不确定变成了确定。然后你开始修改润色,看每一个句子是否流畅,每一个词是否恰当,把其中模糊的东西变得更确定。最终,你觉得淋漓尽致,所思所想完全表达出来,不确定变成了完全确定。
编程实现一个功能,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你最初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不确定能否实现。根据你的知识和借助搜索引擎的帮助,你制定了技术路线,从完全不确定中趟出一条路。但这条路是否能达到终点,你还是不确定。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致命一击,写出了函数A,但函数A还没有完全确定,因为它依赖的数据还需要写额外的函数来提供。最终你写了函数B,函数C……。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测试后你发现解决了问题。至此你最初的不确定基本变成了确定。但你又有了新的需求,你对自己的代码结构不满意,觉得可以用面向对象的方式重新实现,这样你又把确定变成了新的不确定。于是你开始了新的从不确定到确定的旅程,并从中收获乐趣和成就感。
反之,如果一件事是完全确定的,你就无法从中收获乐趣。比如洗衣服、扫地、擦桌子,你就觉得乏味,除非你知道,扫地可能捡到钱,洗衣服可能发现你孩子写给同学的情书。
那么,为什么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会带给我们乐趣呢?我想这是人类的天性吧。享受从不确定到确定这一过程,大概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天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