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思启组潜水,听了刘白的分享。这姑娘是运营学院认识的,也算不上认识吧,我是学员,她是管理员。因为名字很好记,就有了印象,但并没有多注意她。
今晚听了她分享中的一段话,让我记住了这个姑娘。说,她在有一次思启做完后,自己特别不满意,感觉任务完成的太敷衍了。从那之后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不能为了完成而完成,而是要对老铁有确切的帮助。同时还提倡分享时要一个人单枪匹马的上,而不是在小组内招呼好同伴一起上场,制造氛围。如果一个人思启问题被老铁们关注并围观,说明分享的点对大家有帮助。
在行动营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说,大多的时候我们怕冷场,会跟自己组里的人打了招呼,互动造势,把场子带活。
这个勇敢的刘白,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把实话说出来了。
她的话很有道理,我们自己过多的去互动,是一种假象的热闹。场面热闹了,思启启发的内容会被我们热情的表情包或过多的回应包围,剥夺了正在潜水的老铁的自主思维能力,不一定能调动起真正需要它的人的参与互动,真的未必会达到活动想要的效果。有的时候,太热闹了未必是好事。尤其对于知识的交流和吸收,太过热闹了就像一场活动,会让人当成游戏来看待甚至会忽略了它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在思启组,我看到了小组成员的努力付出,每一天都要精心准备第二天早起的思启内容。大家都是新学员,面对着同样新的读书内容,却要先于别人去思考,起到引领者的作用。这些老铁都很优秀,思维点往往很独特,而且每次思启完晚间也都提交当日复盘。真的是态度端正行动积极,真心的令人钦佩和称赞。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存在优点和弊端,也都在发展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调整越来越好。刘白今天说的观点,我认为值得思启组还有其他职能小组去思考,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分享最大化的帮助到大家,既不辜负小组成员的准备,也不浪费老铁们的时间,或者说彼此的时间。
刘白说的这一点,让我想到初心这两个字。去做一件事,无论结局怎样,认真的对待,不敷衍,不将就,从服务他人的实用目的出发,而不是只流于形式。这是我听到刘白的分享理解的初心。
也因此想到了我自己,这次来做点评官,
初衷是什么?
目前做到了什么?
有没有老铁真正的觉得我有给到他们帮助?
还有哪些是我不满意的地方?
给自己打多少分?
有什么是我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
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还有哪些我能给却没有去付出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学习到了什么?对我会有什么样的启发?
我将如何把这些收获应用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这次管理结束的时候,我期望自己得多少分呢?
这次管理结束的时候,我所服务老铁们会给我打多少分?
这次管理结束的时候,管理组的大佬们会给我打多少分?
重要的是这些分数码?分数究竟重不重要?分数不重要,但是分数是由自己的态度决定的,态度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对他人的帮助的认真程度,对工作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印象,而别人对你的印象就是你的分数。
所以分数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很重要,因为分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初心。
每一段短暂的旅程结束时回望初心,你还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