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专家检查所提建议措施,一般都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有的企业整改后安全管理有了较大进步,但有的企业安全管理却没有任何进步。究其原因,和企业对待建议措施的方式有较大关系,试分列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专家照片拍哪改哪,但只改拍照部位
- 专家在现场检查出的问题,一般会拍照留痕,以便企业对照整改;而企业整改后也会在同一角度拍照,以便证明自己已经整改到位;
- 虽然一直以来,对于整改都有举一反三的需求,但实际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以上做法的结果:对整改者可以少干事,对检查者有所交待,对企业可以少花钱。看起来非常完美,甚至在很多企业看来就是一个最优解,这样的整改态度安全管理怎么可能会有进步。
2、制度问题说哪改哪,但只限纸质文档
- 专家检查时一般会对照法律、法规、标准看制度有没有错漏,对照制度看记录有没有错漏,以此来推断企业的实际运行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 对于专家所提关于制度上的问题,一般会指定相关部门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专家指哪句就改哪句;
- 对于专家所提关于记录上的错漏,专家说少哪个记录就增加哪个记录;
- 对于文档上的问题,一般领导和专家都认为这最不是问题,却从没有想过真正的执行是不是这样,甚至有的企业制度改了一版又一版,但现场做的仍旧是那一套,从未改变;
- 其实对文档的整改也是被诟病较多的,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苦文档久矣。
这其实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两张皮”现象,制度上是一套,实际运行的是另一套。不论你法律、法规、标准多百变,也不论你专家检查多少遍,制度跟着变化多少回,现场永远是那一样,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安全管理怎么可能会有进步。
3、记录问题指哪改哪,但从不考虑流程
- 比如专家指出特殊作业签名的时间不对,企业就对照着改签名的时间,并对其进行总结;
- 但总结的结果却是记录上某一行的时间应该是介于上一行和下一行之间,或者是时间可以一致;
- 却没有想过,如果真按照制度上的规定执行,并按实际执行时间来记录,记录就一定不会有问题;
这其实就是痕迹管理,整改时只想着以后再遇到检查的时候记录不要有问题,却没有想过记录只是实际流程的体现,没有将流程真正的合法化、合规化、合理化。这样的整改,虽然记录好看,但这样的安全管理怎么可能会有进步。
所以,要想公司的安全管理真正进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安全整改要举一反三,不能专家拍哪改哪;制度制定一定要做合规性评估,记录一定要与制度相配套;所有的签字、时间等均应按实际情况来,而不是为了记录好看就只做痕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