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快乐的捷径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看到有人在网上提问,人到老年,生活中还有什么值得快乐?这是一个好问题。自从糖果不再负责提供口腹快乐之后,物质带来的欢乐保质期都很短暂。人到老年,粗茶淡饭是最佳选择,秋高气爽的日子,到乡下走亲戚是获取快乐的不错选择。 

10月29日,重阳节前一天,老婆开车带领我们一行3人去乡下看望80多岁的大表哥,由于没有走高架高速,所以大货车特别多,无心观赏路边的风景。下了205国道,田野的风徐徐吹来,才一扫阴霾的心情。

丹桂在农家小院静静地散发着花香,柿子树撑举着一盏盏“红灯笼”,稻田里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毯子,高粱紫色的穗压弯了秸秆……这是淮阴区凌桥大表哥家周围深秋的景色,似乎随时静候归来的游子和欢迎他乡的客人。

“茱萸插鬓花宜寿”这句诗有两重意思:一是茱萸插鬓,可以祛病避邪;二是饮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没有茱萸,没有菊花酒,但有洋河酒,表哥的闺女拿出了收藏二十多年的55度蓝瓷瓶洋河大曲酒,这个酒当年就像今天的梦之蓝一样高档,只有不经常喝酒人家才能收藏得住。本来都不喝多少酒的三个人就喝了一瓶酒,关键是喝了不上头。表侄女用草鸡蛋,卤点豆腐,地里长的青菜招待我们,全部是绿色食品。大表哥八十几岁了,还在地理种豆子,正常下湖劳动,平常不喝酒,我们来了也能喝三两,真是令人羡慕。

大表哥说:“表亲代代亲,亲戚要常走动,走亲戚不在礼重,而在心诚。你们来了我就高兴,还带什么礼品……”

回来的时间到了,大表哥把他亲手摘的柿子给了我们两大袋子,说是霜降之后的柿子贼甜,好吃有营养。我对大表哥说,你想到我们家来玩,打个电话,我们开车来接你。大表哥满口答应,其实多半还是我们来看他。

回来的路上,我们听着村里的猫叫狗吠,闻着田野里稻谷的新鲜味,看到躲在稻禾下啄食稻粒的鸡鸭,偶见还在劳作的乡人。特别是“高价收大米”的吆喝声,声音拖得老长;还有个别穿梭于街巷卖辣条的乡村商贩。他们还是旧时模样,瞬间唤醒我儿时的记忆。

塘边的小菜园里,丝瓜垂挂在架上,南瓜伏地而卧,韭菜郁郁葱葱……这些多年生长规律始终如一的蔬菜,遵循着古老的时令节气,在21世纪被塑料大棚打破了规律,反季节蔬菜只是外形相似,胃口早已不是时令蔬菜的味道。只有像表哥这样的老人,还在用传统的方式打理自家小菜园,老辈故去,子孙接续,胃口依然。

乡下的人烟,相较于往昔稀少了,温度也比城里低一度左右,人更舒服些。田野里,再难寻青壮年的足印,也不需要他们了,机械化一条龙操作,省时省力当然需要钱;房屋间,鲜见青少年走动的身影。他们大都已离开家乡,少数人最终会归来,大部分人则永远留在了外面的世界。

乡村新鲜空气让人眷恋,但人们为了追赶城市的文明,不少人选择离开,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乡村也因此变得远在天边。

我们该与乡村保持怎样的距离呢?是日日思念,总想过去,还是抛之脑后,不再相见?我以为都不妥当!或许过一段时间,去乡下换换空气,才是最好的安排。看看乡村鲜活的水草树木,见见乡村仍然健在的亲朋好友,说说往事,叙叙家常,喝喝老酒,是多么快哉人生之事。

从日常中获取微小的快乐,是人生的一种捷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