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金字塔原理》
作者:【美】芭芭拉·明托(著),汪洱 高愉(译)
领域:技能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2017年9月第48次印刷
阅读时间:2018年1月22日-23日(6个小时)
【关于本书】
本书介绍了一种能够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以助于我们“想明白、说清楚”,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表达的逻辑,主要说明了如何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来呈现自己的思想。
思考的逻辑,介绍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
解决问题的逻辑,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组织分析过程。
演示的逻辑,侧重于介绍PPT技巧,更好地演示。
此外还有附录。
金字塔原理,看似简单,有点像我们写议论文,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需要你改变原先那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通过框架性思考,去表达思想。
对此,我有个疑惑,既然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喜欢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为什么在输出的时候,会那么混乱因此要刻意训练和规制呢?我们大脑的发散思维和系统思维真是有意思的对立啊。
第1章“表达的逻辑”
我们为什么要应用金字塔原理进行表达?(举例:妻子让丈夫买菜)
人脑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限,对于同时出现或发生的事物,会倾向于寻找其中的关联,按照某种逻辑进行归类组织。因此,我们在表达输出时,为了让受众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和逻辑,就要很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否则他们要么听不明白记不住,要么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理解,也许会与我们的本意有偏差。
一、金字塔原理表达的结构和特点
根据金字塔原理,最有效的表达方法应该是: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先总结后具体。
利用金字塔进行写作:序言--中心思想--分论点--分论据
(一)序言
一般情况下,读者只有在受到强烈吸引时,才会愿意暂时放下他脑子里的思想,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而为达到这一目的,其中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讲故事,比如“深夜,两个爱尔兰人在一座古怪的城堡中相遇。。。”哈哈。
那么,序言该怎么写呢?
序言一般分为4个部分。
1、背景Situation:背景应当与文章主题有关,且是表达独立、无争议的,且读者认同的内容。并且能够将文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为你接下来的写作做好准备。
2、冲突Conflict:看完背景后,读者就会问,“是的,我知道这个,然后呢?”“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这个时候就要引入冲突了。冲突是为了推动情节,引导读者提出进一步疑问。如图。
3、疑问Qustion:针对上述冲突,进一步提出怎么办呢?
4、解决方案Answer:对问题的解决。此处可以引入我们的中心思想了。
序言的4个步骤可以根据写作习惯和需要灵活调整。比如: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一般情况下,写文章不外乎回答以下四种问题,即文章的四种模式:
1、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该做什么”
2、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该这么做”
3、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该如何做”
4、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
(二)中心思想(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一般就是作者全文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三)分论点--子结构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一般有两种:
一是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结构:以上统下,上层结构必须是下层结构的概括。
二是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结构:各子主题必需属于同一范畴,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
也就是说,各同一层级的分论点应该是属于同一范畴,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的。
此外,各子主题之间遵循MECE原则,即各部分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二、如何搭建金字塔结构?
(一)自上而下法。
这种比较容易,一般适合主题比较明确的情形。步骤包括:
1、提出主题思想。
2、摄像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二)自下而上法。
有的时候,你还没想清楚主题和中心思想,无法构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方法是: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3、得出结论。(从结论找到中心主题,完成金字塔)。
三、了解金字塔中各思想的关联(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联:向上、向下,横向。在同一组思想中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要么是演绎推理关系,或者归纳推理关系。
(一)演绎推理
1、三段论式: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2、三步骤式:出现的问题(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比较难的。需要注意两项技能:
1、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词。
2、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的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不属于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
(三)二者区别
1、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2、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第二章:思考的逻辑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几种逻辑结构及其特点(横向)、如何概括思想(纵向)。
(一)推理顺序(演绎推理和三种归纳推理)
三种归纳推理顺序
1、时间顺序(确定因果关系)。
根据结果找原因。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要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2、结构顺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用MECE法则,将整体划分为不同部分,彼此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3、程度顺序(确定类似事务的重要性)
1)确定要点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列。明确指明每组的项目的共同特性,并按程度排列。
2)识别、调整不正当分组。
(二)概括各组思想
1、要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其精华。
1)概括行动性思想,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介绍所采取的行动、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2)概括描述性思想,告诉读者关于某件事的情况,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其共同点的意义。
2、总结句
1)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2)要使用明确的词汇。
3)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第三章:解决问题的逻辑
本来没打算读完这一章的,但是粗略一看,发现还挺有意思的,能把解决问题的问题说的那么有趣。但是受限于经验和时间,本章并未深入分析和了解,先放在这,回头再说。
问题,指的是由一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比如经努力得到的结果),非期望结果R1,与期望结果R2之间的差距,解决方案指的就是从RI到R2的过程how,此称之为连续分析法。
1)界定问题: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序言
该部分,可以成为文章的序言。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界定清楚我们到底面临怎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困扰何在?
2)结构化分析原因:为什么存在?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3)寻找解决方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