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南京和闺蜜小聚,特意带她去了我新发掘的宝藏咖啡店——藏在建邺区一条不扎眼的街道里,店面不大,推门却装满了人,连门外的走廊都有人落座。这家的手作咖啡要等近半小时,可我们俩竟没半点不耐烦——在被KPI追着跑的日子里,能心甘情愿为一杯好咖啡耗着,本身就是种难得的享受。

等待时,店里进进出出不少青春少女,新潮靓丽。闺蜜忍不住感叹:“现在的小姑娘真会捯饬,妆容也太服帖了吧。”我笑着接话:“人家正青春啊,就算不怎么修饰,那股子鲜活劲儿也是咱们现在比不了的。”她感慨:“要是咱们的青春也生在这样的时代就好了……”我立刻逗她:“得了吧,咱们那时候流行杀马特,我当年还留过齐眉斜刘海呢,现在看照片都想笑!”其实我懂她的感慨——爱美的她至今仍保持着精致自律的习惯,我也一样,可青春里那些莽撞又热烈的印记,终究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其实我挺怀念高中和大学那几年的。现在回头想,那真是个闪闪发光的年代:经济往上走,外来文化带着新鲜劲儿涌进来,流行音乐里藏着无数人的心事,我们也开始慢慢学会说“NO”。那时,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歌曲的旋律能在高潮后再转个惊艳的调,第一次知道动漫不只是小孩子的玩意儿,里面有那么多深刻的故事和想象力,后来在艺术学院里,更是看到了广阔的世界——那些自由奔放的创作,那些“百无禁忌”的思想交流,那些自信张扬的笑脸,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活力无限。

这次回南京,还特意找了曾经常帮我理发的薇薇老师。以前她在连锁沙龙里当发型师,这次再见,她已经开了自己的店,空间宽敞明亮,几个年轻助手围着忙前忙后。我忍不住夸她:“你也太厉害了吧,不仅自己当老板,状态还这么好,越来越好看了!”她笑着撩了撩头发:“不想再当给别人打工的牛马啦。”帮我吹头发时,旁边有顾客夸她的男助手洗头舒服,薇薇老师立刻接话:“必须加分!前几天他弄错了客人的需求,刚扣过分呢。”我听了忍不住笑——原来牛马变成老板后,也会拿起绩效考核这一套,只是管理对象换成了更年轻、更听话的“小牛马”。结账时,薇薇老师大手一挥:“现在店里剪发涨到260啦,给你算240就好。”我笑着道谢,心里悄悄晃过个念头——以前在连锁沙龙找她,剪一次才220,如今换了“老板”身份,连价格都多了份“底气”。

不过薇薇老师剪得是真好。平常找她,倒不觉得有多特别,可一旦中间换过别的理发师,再回来就懂了——她总能精准抓住我想要的感觉,这240块花得值,贵有贵的道理。
假期眨眼到头,牛马也该归巢了。没想到,曾经活脱的鬼马少女现在是踏实的勤劳牛马。但是,不是自我标榜,如果牛马有段位,那我一定是一匹把日子打理得有模有样的精致牛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