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叨叨。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反乌托邦系列小说:《1984》,这本书的作者叫乔治·奥威尔,他出生于1903年,在1949年的时候写的《1984》,在当时的时代来看,这本书属于政治寓言类。但我觉得它更像是把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推到了极权状态下的一种想象,给当时的人们一个警示。
村上春树受这本书的启发,写出了《1Q84》。王小波在大学的时候读了这本书,却说出:“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9.3,是16万人打下的分数,这已经是很高的分数了。在看底下的评论人数达到了四万多人。而且这本书已经被政治学家们研究的很透彻了。所以今天我们不做任何评价,单纯的来讲述故事本身。
故事主人公:名叫温斯顿·史密斯,那一年他39岁。生活在一号机场城的伦敦。这里硝烟弥漫,到处都是废墟。
当时整个世界还处在战争时期,主要由三个大国掌管着,他们分别为欧亚国、大洋国和东亚国。三国之间谁也没有能力消灭对方,即使其中的两国联合也不会真的去吞掉第三国,他们就像是三足鼎立般的维持着稳定,但战争是必须要存在的。
大洋国是由老大哥统治的,他每天出现在电屏幕上。电屏幕不仅是用来宣扬政府的思想,还能用来监视每一个人民的言行举止,老大哥无时无刻都在看着你。稍有反叛的苗头,就会被抓到仁爱部,这个部门负责制定法律和秩序。除了它,还有负责经济事务的富裕部,负责战争事务的和平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美术的真理部。
温斯顿就在真理部工作,每天负责篡改之前出刊过的新闻报纸。因为老大哥不允许自己发表过的言论有任何错误。
温斯顿曾经有过一个妻子名叫凯瑟琳,他们结婚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政府委员会要他们
能够产生小同志,继续为党服务。孩子一出生就会被带离父母,由专门的部门抚养。之后还会回家,但被政治洗脑后的孩子,就变成了监视父母们的工具。庆幸的是,温斯顿并没有孩子,而且也和凯瑟琳分开了十几年。
当时政党的统治阶层有一个很厉害的存在,那就是思想警察。如果在街上遇到警察,他们会查看你的居住证,盘问你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察觉到不寻常的事就会放你走。可是思想警察却不一样,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你,他们会侵入你的思想,给你扣上思想罪的帽子,去发现你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从而来攻击你,直到你跪地求饶。
即使是这样,温斯顿还是隐藏着一丝反叛思想。虽然每天照常上班,活在老大哥的谎言下。可是他知道什么是虚假,什么是真实,他想要拥有去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可是这种自由是很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被“消失”掉。可他甘愿冒着这样的危险,去做一些事情。
首先是写日记来记录历史。要知道单纯的这个行为就足以让他被处以死刑,可他想留给后人一些真相。
其次是和一个黑发女孩相爱,并且偷偷约会。这个女孩叫朱莉亚,她有着和温斯顿一样的反叛思想。在温斯顿从她那里收到“我爱你”那张纸条后,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两人经常秘密约会。统治阶层是要竭力消灭人类的本能,从而达到政治目的。他俩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罪上加罪。
最后是加入“兄弟会”,兄弟会是一个反抗老大哥统治的秘密组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和奥布赖恩约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再见。 奥布赖恩虽然是党内的核心成员,可温斯顿确信他们是一种人,因为他眼中流露出的神情他能读懂。所以他和朱莉亚很轻松的就加入了这个秘密组织。组织内流传着一本书,被老大哥列为禁书。这本书分析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并且揭露统治阶级最深的秘密。
书中写到:“世上就有三种人,即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这三种人的目标是完全不可调和的。上等人的目标是维持他们现有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标是夺取上等人的地位。下等人,如果他们还有目标的话,无非是要取消一切差别,建立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因为下等人终日为生活所苦,奔忙劳作,无暇他顾,偶尔才会注意到自己日常生活之外的事情。就这样,轮廓大致相同的斗争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贯穿整个历史长河。
可是温斯顿的反叛之路终归没能走多远,就被思想警察抓到了仁爱部。他在这里遭受了各种严刑拷打,可即使这样,他依旧坚信自己是对的,直到奥布赖恩的出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他指使的,他已经秘密监视温斯顿七八年了,早就开始怀疑温斯顿有反叛思想。可是为了进一步确认,他假装自己是反叛组织成员来引诱温斯顿。
这一下温斯顿彻底被击垮了,原本他是那么崇拜奥布赖恩的,现在居然变成了这样。
在奥布赖恩的严刑拷打和思想控制下,他终究没能扛住。他背叛了朱莉亚,他招供了一切,他指控所有他们让他指控的人。他接受了2+2=5的事实。接受了自由即奴役的思想。他接受了历史可以被篡改,可是从来没有被篡改过的双重思想。他缴械投降了。
在他的思想被“净化”之后,终究没能逃过一劫。子弹射穿了他的头颅。他投入到了老大哥的怀抱,他热爱老大哥。
第一次读这种极权主义小说。
看书的过程一直很压抑,在看到奥布赖恩是思想警察时浑身起鸡皮疙瘩,那种恐惧感扑面而来。
原以为温斯顿最终会逃脱掉。
没想到最后还是失败了,在看到他屈服的那一刻,把我仅存的一点希望都粉碎了。